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党建 >军融文化

刀尖上起舞的数控操作工周德民——没有爬不上的高峰,只有不肯攀爬的人

2019-10-14 15:16:32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通讯员 陈增

0.2毫米厚度的灯泡壁上刻着“技能成就梦想 创新改变命运”12个字。

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文化展厅,这件“灯泡刻字”展品吸引到访者驻足。

“稍有偏差,灯泡就会碎裂。这是在刀尖上起舞,非常考验操作者的功力。”9月25日,展厅讲解员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作品出自周德民之手,46岁的他是江山重工数控加工中心的一名操作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也是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周德民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

租借电脑,自学数控编程

1991年,周德民从江山子弟技工学校毕业,进入江山重工从事铣工工作。

初为学徒,周德民默默地跟着师傅忙前忙后,记录产品材质、刀具型号、切削参数、加工过程,反复摸索、操练不同产品的加工方法与技巧。

“铣工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做过,随便说一个产品,都能将它的参数说出来。”他笑着说。

慢慢地熟练后,周德民不满足于偏重手工操作的铣工工作,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学习当时行业最新的数控操作。

2003年,公司组建数控加工车间,周德民抓住机遇,应聘走上了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的岗位。

新岗位上,周德民有他的优势,10多年铣工的经验,他熟悉所有型号的工具和对应数据,能熟练地将产品转化为参数。但如何将参数在数控系统中进行编程,只有理论知识、不会操作系统,成了他的一大难题。

“当时电脑没有普及,我跑到市中心租了一台电脑。”周德民如获至宝,每天下班后就在电脑前学习,经常学到夜里两三点。一年下来,他已能熟练运用数控系统操作、编程和利用软件进行辅助绘图、三维造型。

技术攻关,节省上百万元

在兵器工业数控加工领域,有一个以周德民命名的操作方法“周德民铣蜗轮操作法”。

集团专家这样评价这一方法:扩大了数控加工中心设备的加工应用范围,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选择。

当时,周德民所在加工中心接到任务,要在15天内,加工出一个特殊要求的蜗轮。

加工中心面临难题:蜗轮加工一般需专用设备及专用刀具,通用设备只能标准化作业,蜗轮上有62个齿,若用通用设备操作,需要人工反复调整加工深度与角度,一个一个加工齿槽。

“我来试一下。”周德民自告奋勇。

在试件上反复实验10多次后,周德民终于成功做出蜗轮,产品及时交工。这一方法很快被运用到其他蜗轮产品的加工上,前前后后为公司节约13万多元的专用刀具购置费。

此外,他攻克重点攻关项目15项,完成30项技术革新,解决了200多个技术难题,每年节约、创造价值80余万元……

周德民说:“没有爬不上的高峰,只有不肯攀爬的人。”

3D打印,探索新兴工艺

在“周德民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文件柜里,摆放着周德民的新尝试:一些用3D打印制作的“有趣而时尚”的数控产品。

“这是正方形齿轮系传动,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形象理解齿轮设计、传动知识;这是五轴刀库刀爪,解决了机床配件更新换代无法采购的难题;这个蜡型模具也是通过3D打印制作出来的……”周德民源源不断拿出新宝贝。

2012年,“周德民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一方面导师带徒“传帮带”,进行技术指导与攻关;另一方面师徒们进行技术创新,探索新工艺新方法。

3D打印,是周德民敏锐嗅到新科技对制造业巨大影响后的新尝试。2016年,周德民建议买回两台3D打印机,从此,师徒们尝试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数控加工。

“以往用金属材料加工模具,要一周的时间,一个模具动辄上万元。公司的科研产品大多是非标准化的,数量只有几件,不能批量定制,每做一个新产品,都可能需要一个新的模具。”周德民说,但用3D打印一个成本只要300多元,从绘制编程图到成型只要两天时间。

在周德民看来,只要能为公司发展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就要大开“脑洞”,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