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党建 >军融文化

特技是怎样练成的

2017-08-17 14:16:09

来源:秘书处

      1995年毕业于一所普通技工学习,2016年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三江航天集团险峰公司车工特级技师胡大明21年走过一条不平常的人生路。

入行之初,他非常幸运成为车工高级技师胡一兵的徒弟。师傅实干务实的精神强烈震撼着他,他立誓向师傅学习,成为一名出色的车工。装夹、找正、测量、磨刀是车工的基本工,这些动作很简单一教就会,但学“精”却不易。为练好基本工,他不厌其烦的重复着这些动作,渐渐找到感觉,开始独当一面,承担相应加工任务。干每一项活前,他都会认真消化图纸工艺,思考最优加工方法。他常自学,也善于向他人学习。“胡大明老请我抽烟,原来是来偷艺的”,车工宁书胜如是说。他的技术水平日渐提高,上班的第六个年头,公司第七届青工技术比武,他一举获得车工第一名。

随着先进加工技术的推进,车间添置了不少数控设备。操作数控设备需要熟练掌握编程技术,否则寸步难行。编程需记住各种指令和代码,在加工过程中有时还要进行复杂数学计算,学起来比较困难。胡大明不放弃,他找来资料,学习编程方法、背诵程序代码,很快就能够上手操作设备。

经过十多年的磨练,他技术水平日臻成熟。多次代表四院参加湖北省数控技能大赛、技能状元大赛,先后获得省数控车工第六名、第五名和第四名的成绩和“湖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湖北省行业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称号 。2016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在荣誉的面前,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向着更高的技术目标迈进。深盲孔加工是机械加工业公认的一大难题,加工深度受刀杆强度限制,加工过程中的排屑和加工完成后的内孔检测都是难题。面对这些难题,他发誓一定要攻克这些难关,为型号生产扫清障碍。

 深盲孔加工最大的难题是刀杆。刀杆长度与刀杆直径比过小,刀杆呈现粗短胖的状态,重量就会增加,加工内孔受到限制;过大刀杆则呈现细长,刀杆强度降低,在镗孔过程中振动大。理想状态为最大长径配最好刚性结构。国外目前有针对大型深盲孔加工专用减振刀杆,长径比可达141,但报价高达200万元,这个价格可以买两台大型车床。一时间,他被长径比折磨得茶饭不思。一次偶然中他发现大车床托板上有四个螺钉,经咨询机修人员得知为了安装镗刀预留的。他试着将刀杆从刀架移到镗刀座上进行安装,问题迎刃而解。镗刀座上带有变径套,可分装直径80150毫米范围刀杆。在设计刀杆时,将尾部延长,形成配重体,保证刀杆在托板上平衡受力。原刀杆是一个刀杆一个刀头,不仅浪费工装成本,也不易更换和调整。他又动脑设计出可换刀头组合结构,将刀柄与刀杆通过724锥度气动锁紧,通过气动快换机构,实现刀具快速更换。

检测是深盲孔加工的另一道关卡。由于内孔为半封闭,传统的光学仪器无法检测,常用内径量表检测深度受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立式加工中心工件测头检测上激发灵感——在线检测,这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他把这个想法与工艺师进行商量,得到认可。但工件测头检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非常大。首先需要设计全新的检测机构方案;其次是车床工件测头功能简单,曲线或斜线工件检测属于空白,需要自行开发相应检测宏程序;最后还需要解决机床自身精度误差、二次装夹误差等问题。他与工艺人员一起仔细消化测头工作原理,分析测头电路及结构,并对机床尺寸进行了精准测量,完成了工件测头机床端的安装设计。经过多项典型零件验证后,该方法及其装置在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日趋成熟,荣获湖北省第五届全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并成为国防科工局 “关于技术基础科研‘十三五’第二批立项项目,获得21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该加工及在线检测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局专利授权,并将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推广应用。

作为一线工人,胡大明不仅技术水平精湛,能够承担型号各种复杂零件的车削加工,还积极钻研技术,先后获得一项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成为响当当的工人发明家。(来源:中国三江航天集团险峰公司   宁东军 张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