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党建 >军融文化

铮铮铁骨铸就长江最宽大桥

2017-07-13 11:06:20

来源:秘书处


6月16日上午,随着最后一节钢箱梁焊接完成,长江上最宽的大桥——武汉沌口长江大桥实现全桥合龙。武船集团董事长杨志钢、总经理陈、副总经理杨少稀均在第一时间发来消息祝贺,并表达了对全体施工人员的亲切问候。

武汉,这座沿江而生的城市,襟江带河的特殊地形让桥梁成为这座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1957年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以后,一座座跨江大桥凌空飞渡,蔚为壮观。沌口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第9座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在建和建成的11座大桥中由武船承建的第7座,全桥4.8万吨钢结构全部由武船制造安装。

新:率先使用U肋内焊新工艺。

钢桥面板的U肋,作为一个主要的加筋结构,在桥梁制造业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因其结构狭长,截面积只有成人两个脚掌大小,长度均在12米以上,一直以来业界都没有有效手段来实现U肋内部角焊缝的焊接。桥梁通车以后,桥面板在车辆交变载荷作用下,很容易出现疲劳开裂等问题,成为困扰业界的一大难题。

沌口长江大桥作为重载高速路桥,据推测,预计货车比重将达到40%以上,因此,业主对该桥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强度要求非常高。如何能提升桥面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强度,不仅要在钢板选材上精挑细选,更要在桥面板U肋焊接上想办法突破。

公司邀请国内知名桥梁工程专家多次召开跨江主桥方案咨询会,针对桥面板耐久性和疲劳强度问题展开技术讨论,得出两个方案——U肋内焊和厚端U肋,而U肋内焊方案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获得青睐,决定在沌口长江大桥上率先应用。 

其实,早在2011年,公司的技术团队就瞄准国际技术前沿,确立了U肋内焊科研项目,组建了一支专门技术团队进行U肋内焊技术攻关,经反复研究和论证,用5年时间,先后攻克了内焊焊接设备、工艺、检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6年,在武船双柳基地建成了世界首条U肋内焊生产线,使用智能机器人钻到工人无法进入的U肋内部,使用12把焊枪同时对6U肋内部双侧的角焊缝进行焊接,实现U肋内外角焊缝的双面焊接,效果良好,此次成功应用在沌口长江大桥的桥面板制造上,震撼业界。目前公司正在申请该项技术有关的9项专利。

U肋内焊的使用,至少可以使沌口长江大桥寿命延长30%,强度提升50%,将大大减少后期的桥梁维护维修费用,提高桥梁的整体安全性和经济效益。专家指出,该技术的成功采用,桥梁建设总成本几无增加,可成功解决正交异性板疲劳开裂等共性问题,会大大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建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急:演绎一幕幕“速度与激情”

说到急,就不得不提该桥首批28节预存梁的制造和发运,这也是整个工程最为关键的一个生产节点,公司克服时间短、任务急等困难,迎难而上,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首批28个节段的制造、运输与安装,再一次创造了“武船速度”,并在后续施工中,按照业主计划要求,实现了全桥钢箱梁的按时供应与工地安装节点。

受长江水位影响,大桥的边跨钢箱梁必须在9月初至月底前进行吊装预存,江水一旦下降到一定水位,错过了窗口期,吊装船无法到达指定吊装位置,边跨箱梁吊装将无法进行。下次吊装只能等到第二年,这样一来,将大大影响沌口长江大桥的总施工进度。要在9月初发运至工地吊装预存,就必须赶在这个时间之前完成内场制造涂装。时值骄阳似火的酷暑期,室外温度高达40℃以上,节段表面温度达到48℃,舱内温度更是达到60℃以上,这是一场意志品质的攻坚战!

公司领导先后多次召开动员会,要求全体员工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务必确保28节存梁在规定时间内制造完成,同时协调解决工艺、材料、设备、能源、安全、后勤等工作。每天下午定时召开碰头会,详细了解生产情况,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生产计划得到层层落实。在工程管理部办公室里,有一张“沌口长江大桥制造任务完成情况一览表”格外醒目。从表上可清楚看到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在14大类共120项内容里,每一项都注明了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以及责任人。每个项目又分为10个小节点,完成一个节点便贴一面红旗,任务表实时更新。装焊制作一部负责的7节梁段由于正处于塔区,属异性梁段,结构复杂,施工难度也大,大部分焊缝属于100%全熔透焊缝,反面气刨清根的工作量特别大。班组里三个气刨工每天加班才勉强达到进度要求,而此前任何一座桥梁的制造过程中都没有出现过。

为了防止中暑,下午停止6小时外场作业,但其余时间不间断,各班组长按日计划合理分配人员和工作量,将职工生产能力最大化挖掘出来。各车间倒排工期、超负荷工作,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形成稳定、均衡的生产局面,掀起一波波生产高潮。最终提前一个星期完成了28节存梁的生产制造和发运,生动演绎了一幕幕“速度与激情”。

难:更多的难是难忘

谈及整个项目,“压力大啊!”几乎成为了大家一致的口头禅。沌口长江大桥自开工以来,它的一举一动就备受武船集团领导的高度关注,杨志钢董事长多次强调,“武船要担当起武汉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要求高标准建设沌口长江大桥,争创国家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以精品工程回报家乡父老,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大量的对接熔透焊考验着焊工们的技艺,飞舞的焊花和火光映照的是责任与坚持。沌口长江大桥从201510月开工以来,600多个日日夜夜,记录下了“建桥铁军”的一幕幕感人事迹。

他们热极了出舱休息一会儿接着干,干累了谈笑几句再继续,班组长们也不例外,把任务安排完毕之后,拿起锤子、焊枪和大家一起钻到舱里定位、码缝、焊接。在工期最紧的那段时间,大家通宵作业不下战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武船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秀品质。

装焊制作二部承担了大桥共计7个轮次42节梁段的制造,班组长黄宗意回忆说:“沌口长江大桥在制作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难度,质量要求也很高,但是做顺了,就不觉得难了,更多的难是难忘。”大家一条一条地将焊缝焊接,一步一步地把工程向前推进,在炎炎烈日和高温舱室的双重炙烤下,挥汗如雨,下班脱下工作服的那刻,汗水就顺着衣角往下滴,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更没有一个人请假退出。很多人身体不舒服就去打点滴,打完点滴继续工作,正是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极大地保障了工程节点进度的逐个完成,造就了沌口长江大桥铮铮铁骨一般的品质,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工人。

他们放弃了所有节假日,远离了年迈的父母和膝下缠欢的幼子,甚至抛下了新婚的妻子。去年11月,项目副经理赵玉辉为保证完成28节存梁节段吊装节点,每天泡在生产现场,在爱人分娩时也只休了一天,果断放弃了休陪产假的机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这座大桥。尽管心中对家人充满愧疚,但看到自己负责的项目也像婴儿一样一天天变化、成长,他认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家住武汉市区的他,虽然离工地只有十几公里,但为了争分夺秒赶进度,便于工作,他有半年多时间没回家。为保证工程节点,包括他在内的7名工地项目管理人员春节几乎没休息,大年三十的午餐也是在工地上解决。在这群80后里,有的还有两个月就要举行婚礼,为了早日将大桥建成合龙,他们选择坚守在生产一线,连婚纱照都没来得及拍。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610日、13日,公司先后收到中交二航局沌口长江大桥项目部送来的感谢信和锦旗,高度赞扬公司圆满完成沌口长江大桥127节钢箱梁安装施工,称赞武船敢于担当、勇于践诺、善打硬仗、勇创一流,无愧于“建桥铁军”的称号。(文/刘可一 周建仁 图/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