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国防科普

看军火热销榜出炉 解武器江湖之门道

来源:科技质量处发布时间:2016-01-15阅读次数:

核心提示:前不久,俄罗斯国际军贸分析中心根据世界常规武器进出口分类的资料(不包括中国),分析得出了2015年世界武器进出口总额将超过928亿美元。冰冷数据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信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战火与军火

注定是一对“双胞胎”

2015年,世界前十大武器进口国的进口总额为558.9亿美元,约占世界武器进口总额的60.23%。这其中沙特阿拉伯居首位,其规模达到177.55亿美元,占世界武器进口总额的19.1%;第二位是阿联酋,其规模为66.94亿美元,占世界武器进口总额的7.2% ;第三位是印度,其规模为55.19亿美元,占世界武器进口总额的5.9%。第四位到第十位则分别为埃及、伊拉克、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英国、越南等国家。

与此同时,2015年世界前十位武器出口国家的出口额破纪录地达到了835.513亿美元,占全球武器总出口额的90%。其中,美国以415.48亿美元的规模雄踞榜首,占全球武器出口总额的41.9% ;俄罗斯以139.44亿美元的规模居第二位,占全球武器出口总量的15%;法国以78.74亿美元的规模居第三位。前十名的其他国家分别为德国、英国、以色列、意大利、西班牙等。

冰冷的世界武器进出口统计数据的背后,折射的是战火与军火这对“ 双胞胎”的亲密关系,反映的是中东、北非的残酷战争需求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不稳定现实;表明的是世界军事强国和战争策源地相互交织的利益诉求。

这些数据还雄辩地证明了,没有世界军事强国的干预,地区冲突不会如此频繁地爆发;没有相关国家的纵容和绥靖,国际恐怖组织势力不会如此的肆无忌惮;没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力量支撑,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导弹和无人机

战争中被格外“宠爱”

在2015年的军火贸易清单中,导弹武器家族和无人机家族无疑是非常夺人眼球的两种装备。

据统计,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到201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以“战斧”、“爱国者”等型号导弹为代表的精确制导武器装备,分别约占上述历次战争总弹药量的8%、35%、57%、67%、90%,可谓是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步入了它们的“黄金时代”。

与此同时,以“捕食者”、“全球鹰”等型号为代表的无人机装备也在多次局部战争中的侦察、监视、打击等行动中大显身手。2015年,在叙利亚内战、打击伊斯兰国行动、俄乌冲突等局部战争中,导弹武器和无人机成为战争利器,也成为相关冲突国家最为迫切想得到的杀手锏装备,直接推动了导弹武器和无人机贸易的繁荣。

两大武器“旺族”

进入热销榜名至实归

总体来看,导弹武器家族和无人机家族这两大名门“旺族”是武器贸易榜单上的“热销产品”。之所以热卖当然是有理有据的。这两大武器呈现以下特点。

从需求来看,在局部战争中空袭作战模式的普遍使用刺激了巡航导弹、空地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等类型导弹武器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也促使各国加快了防空反导力量的建设。沙特阿拉伯、伊朗、土耳其、阿联酋、叙利亚是其中需求最为迫切的几个国家,他们一方面加快自身现有装备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也向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采购了大量此类装备,不断扩大装备规模,加快实战部署应用。最为鲜明的案例是土耳其与俄罗斯发生冲突后,明显加快了与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组建的欧洲防空导弹公司集团防空导弹采购的谈判进程。

另外,海上冲突风险的增加扩大了舰载导弹武器的需求。购买主体以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为代表。以反舰导弹为例,近10年国际军贸市场反舰导弹订单超过70笔,总订购量约为3000枚,总交付量约为2300枚。2015年,俄罗斯和越南达成出售50枚俱乐部反舰导弹协议,其中的28枚俱乐部反舰导弹和3艘基洛级潜艇已一起交付。这将显著提高越南的海上作战能力,对周边局势产生的影响或将持续发酵。

无人机也在热销榜上占据前列。无人作战模式开始在战争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无人机装备开始在国际军贸市场逐渐活跃。

近年来,美军无人机侦察、打击能力日臻完善,舰载无人机、潜射无人机等新机型层出不穷,并正在加快反无人机技术的研发与试验,不断在局部战争中有所斩获。“ 掠夺者”、“ 全球鹰”、“收割机”等无人机装备,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更是被武装分子称为“将炸弹放在了头上”的恐怖装备。在大洋彼岸的俄罗斯也在积极推动无人机战技术发展的同时,开始重视反无人机技术与战术的研究。

战争与和平

博弈还在持续

前些年上映的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战争之王》是一部批判国际军火贸易的现实主义影片,反映了军火贸易的内幕,拷问了人性的善良与罪恶。

这部电影已经上映了整整10年,但电影中的画面与场景仍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时刻上演着,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5年,电视、互联网上充斥的战争画面不时会刺激我们本已紧绷的神经。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战争与和平的博弈还在持续,“不再有战争”成为战火蔓延国家的共同目标,“守望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未来国际军火贸易走向如何,值得各方关注。

来源: 中国航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