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机器人:初露锋芒 未来前景几何
来源:科技质量处发布时间:2016-02-18阅读次数:
继美军在世纪之初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尝试使用无人机、机器人之后,俄罗斯官方媒体《独立报》近日宣称,俄军在叙利亚反恐战争中成功使用了“平台”-M、“阿尔戈”作战机器人、无人侦察机和“仙女座”-D自动化指挥系统,并取得显著战果。而这一切是否预示着机器人战争时代的黎明已经来临?
从计里鼓车、木牛流马
到可编程机器人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虽然是近百年的事,但世界各国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们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
西周时期,能工巧匠偃师用动物皮、木头、树脂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中国最早记载的木头机器人的雏形;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计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1里,车上木人击木马车鼓1下,每行10里击钟1下;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成功地制造出了“木牛流马”,并用其运送军粮……人类解放自我的渴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向梦想的彼岸靠近,并最终在20世纪中叶结出灿烂的果实。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
且不说机器人在民用领域的价值,仅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就已经在改变传统的战争模式和作战样式。
从排雷排爆、侦察监视
到物资运输、自主作战
英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成功研制了履带式“手推车”及“超级手推车”排爆机器人。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空军派出5台Andros机器人用于爆炸物及炮弹的清理。
利用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深入到敌后,对作战目标进行近距离侦察监视,从而为空中、地面以及远程精确打击平台提供实时打击信息,充当作战部队的千里眼、顺风耳是其又一重要功能,这主要以各式各样的无人机、微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为代表。
此外,军用物资运输也是机器人大显身手的重要领域,只不过机器人大多改变了“人”的形状,一跃变身为牛马等适合运输物资的形态。例如,美军就曾在阿富汗山区测试了一型名为“机器骡子”的地面运输机器人,可以运输约181公斤重的军用物资,可谓是诸葛亮“木牛流马”的机器人版。
目前,机器人直接参与作战是当前主要军事大国正在探索的“颠覆性技术”。早在2001 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就试验了可以协同人类士兵执行作战任务的机器人,主要有“赫尔姆斯”、“教授”、“小东西”和“费斯特”4种类型。每个机器人配备12台摄像机、1个枪榴弹发射器和1 把手枪,主要承担搜索、打击恐怖分子等任务。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国使用了名为SWORDS的机器人,与作战对手面对面实战。而正在叙利亚战争中执行作战任务“平台”-M、“阿尔戈”作战机器人是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杰出成果。
从传统的排雷排爆到侦察监视、警戒搜索,从军用物资运输到智能化的协同作战、自主作战,机器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迈向更高阶段。
从主战力量、战争形态
到机器人三定律、战争法则
纵观人类战争史,武器装备的发展与科技革命推动息息相关。人类开始进入智能化时代,各种机器人将逐渐成为战争舞台的力量主体。“平台无人、系统有人;前线无人、后方有人;行动无人、指控有人”成为这一战争形态的显著特点。
未来战争中,武器高度智能化后,战场上大多数的战术行动将交由战斗机器人来完成,人退出战术级“侦、控、打、评”循环,授予机器人武器开火权,机器人按照预编程序自行作战。一群冷酷无情、不知疲倦的“杀人机器”冲上战场,但一旦这些机器人出现问题、失去控制,会不会又滥杀无辜呢?
“人工智能技术的彻底发展可能导致人类进程的终结。”斯蒂芬·霍金就如此警告。事物也许不会完全按照这一方向发展,但这样的例子在现实和科幻中都已经上演。
1985年,苏联国际象棋冠军古德柯夫同机器人棋手下棋连胜3 局,机器人棋手突然向金属棋盘释放强大的电流,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这位国际大师击杀。电影《终结者》中的“天网”,原本是军方的作战网络,后来由于具备自我意识,演变为未来世界机器人的首领,指挥机器人到处消灭人类。
因此,机器人在战场上大行其道的同时,也需要道德、法律、技术和战争法则的约束。1942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在他的小说《环舞》中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三、除非违背第一、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但愿这一定律能够成为未来机器人时代的战争法则。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