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简报

湖北国防科技工业简报2014年第9期(总第25期)

来源:秘书处发布时间:2014-09-30阅读次数:

上半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国防科工局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开拓进取,努力克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为全面完成年度经济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是行业经济稳步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全行业(含军工、民船、民爆、民口配套)实现总产出659.01亿元,同比增长9.88%。二是军品科研稳步推进,批产任务按节点进度完成。三是民品生产快速增长,外贸出口大幅提升。58家军工企事业单位民品产出同比增长13.55%;累计实现民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38.74%

半年来,经济运行取得较好的成绩和进展,呈现两个特点:一是主导民品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合同承接有新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表现在:一是盈利水平下降。工业产品“高进低出”现象依然较严重,与此同时,企业用工、资金、土地、流通成本不断上升。受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双向挤压,较多企业处于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上半年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85%。二是两项资金占用继续偏高。今年以来,企业产存品存货、应收帐款大幅增加,累计到6月底,两项资金净额同比增长14.76%

下半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危中寻机,主动作为,在激烈市场中抢占先机和主动。要充分用好国家一系列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微刺激的稳增长措施,及时跟进、准确对接。要抓住国家目前重点发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民用航空产业、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的机会,利用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做强的有利时机,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增强创新意识,坚持以创新引领跨越发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快产品升级,做好差异化竞争,努力引领市场、创造需求,在新的技术经济环境下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汉召开

626,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汉召开,许克振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许克振指出,航空产业正在成为新的投资、消费热点,加快航空产业发展正当其时,政府和企业都要高度重视,把握住航空产业的美好前景。湖北具备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拼政策、攻市场、加速度、优服务,强力推进湖北航空产业发展竞进提质、升级增效。

许克振强调,省国防科工办要发挥职能作用,牵头做好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对于会上各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注意整理提炼,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落实。许克振要求省直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做好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许克振副省长到武船双柳基地调研

721,许克振副省长一行到武船双柳基地调研,听取了武船关于“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专题汇报,并深入现场参观了双柳基地桁架桥生产线、桥梁板单元生产线、船台、滑道,了解了在制产品的生产情况。

许克振指出,武船创新调结构的思路很清晰,发展前景看好。他强调,武船作为老军工企业,要进一步认清肩负的国防重任和历史责任,以军为本,确保完成军工科研生产任务,同时要充分发挥湖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优势,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围绕省政府加快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的意见,在远洋捕捞、游艇、LNG等产业上充分研究、布局,加快高技术含量和节能环保型船舶的开发力度,加大船舶标准化研究,实现民品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带动整个湖北造船产业集群共同发展。他表示,省政府将全力支持武船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做大做优做强。

省政府副秘书长陈新武、省国防科工办主任张忠凯陪同调研。


省人大解放军代表团视察国防科技工业

近日,省十二届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就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情况到省国防科工办机关、710研究所、719研究所、武船集团公司调研视察。

视察期间,代表团先后到省国防科工办机关听取了我省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情况的汇报,到710研究所、719研究所、武船集团公司等单位进行了实地视察,并围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五个湖北”建设等有关问题与上述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

代表团指出,湖北是军工大省,军工任务繁重,地位十分重要。多年来,省国防科工办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确保重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和促进军民融合发展为重点,克难奋进,顽强拼搏,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可喜成绩。希望在推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进程中,全省国防科技工业要进一步利用和发挥好湖北的军工资源优势,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为国防建设和湖北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简讯】

七一〇所成功中标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C-Argo浮标采购项目,实现C-Argo浮标民用市场新突破,为C-Argo浮标进入民用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谌启伟)

航天科工四院万山公司成功研制双马达齿轮齿圈转向重型平板运输车。该车将油缸连杆转向提升为液压马达齿轮齿圈转向,转向角度大幅提高,有利于优化液压管路布置,节省安装平面空间,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徐伟巍)

武汉船机公司与香港中国华晨(集团)有限公司签订3SE-300LB海工平台建造合同,合同额超过5亿元,首座交货期为18个月。该平台船体适用于近海作业,主要用于油气生产开发支持,同时可兼顾近海施工、海上风电安装、桥梁建设、水工作业、岛礁建设等工程。(邓向记)

七一二所研制成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最大功率超低温余热回收发电装置。该装置热能利用率可达18%以上,标志着我国已具备200KW1000KW大功率等级的超低温余热回收发电全套设计和制造能力,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相关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曾欣 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