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简报

湖北国防科技工业简报2014年第10期(总第26期)

来源:秘书处发布时间:2014-10-17阅读次数:

万钢率军队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在鄂视察

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发展

 

915日,以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为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防科技大学原政委徐一天和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王胜洪为副团长的军队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一行,在湖北就“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专题视察。

省领导李鸿忠、王国生、杨松、甘荣坤、范兴元,省军区领导张践、冯晓林、刘共希等会见视察团一行,或参加有关情况座谈会。

视察团深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集团701研究所、717研究所、武船集团公司、东方电气(武汉)核设备有限公司、海军工程大学、孝感军民结合产业园、湖北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视察团兴致勃勃地察看了栩栩如生的产品模型、设备精良的实验室、热火朝天的生产现场,并就各自感兴趣的话题亲切地询问有关负责人和一线科研生产人员,就地展开讨论,现场气氛融洽而热烈。

视察团还组织召开了我省部分军工企事业单位、民口配套单位参加的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发展座谈会。省政协主席杨松主持会议。视察团听取了甘荣坤副省长关于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的汇报。中船重工集团719研究所、710研究所、712研究所、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武汉大学、东风汽车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分别就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情况作了汇报。

719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彦在汇报中说到,该所始终坚持“军品立所,民品兴业”的发展理念,积极利用该所军品科研技术优势和成果,大力进行科技产业开发和成果转化,完成了从单一的以军品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军民品复合式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基本形成了核电工程及设备、石油设备、节能环保工程及设备、船舶与海洋工程四大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发展格局。2014年,预计实现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0%,科技产业预计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2%

710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陈卫东在汇报中说到,该所长期以来秉承“军品,保家卫国,使命神圣;民品,为民造福,积功立德”理念,以“有限、相关、多元”的产业发展原则,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通过顶层策划,逐步梳理并明确了“海洋工程、磁学产业、新兴产业、信息与控制产业”四大产业方向,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发展道路,重视人才的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配套制度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搭建科技产业化平台。2014年预计实现总收入14.5亿元。

   712研究所所长周平在汇报中说到,该所秉承“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科技产业强所”的发展理念,将科技产业化作为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推动全所发展的主攻方向,与发展目标、专业技术、条件建设有机结合,发挥军工和专业技术研发优势,开发产品,培育产业,拓展市场,形成了电气传动系统集成、机电成套、电力电子、电机、开关电器、化学电源及化工材料等六大核心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涌现了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电力推进系统、开关电器、贵金属产业、超导电机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科技产业收入占比达63.8%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罗国栋在汇报中说到,该公司坚持军民融合,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抓住船舶工业发展重要机遇,依托自主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海军装备、交通物流、能源装备和焊接材料多个领域产业结构。该公司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引领军民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产品研发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推进规划建设,优化能力布局,夯实军民融合发展基础;强化精品理念,着力打造升级版产品,创建一流品牌。2013年完成经济总量54亿元,实现利润4.7亿元,人均产值超过200万元,达到行业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水平。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永胜在汇报中说到,该公司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积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发展圈,组建了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在内的多家民品分(子)公司。主要民品涉及商用飞机客舱内饰、汽车零部件、航空运动、石化环保等多个领域。其中,商用飞机座椅、热气球、汽车座椅调角器三个专业已发展为国内同行业领军者。未来该公司将坚持“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专业发展思路,以规划引领加速实现军民技术融合与创新,面向市场强力推行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武汉大学副校长舒红兵在汇报中说到,该校一直以来将国防科研放在重要位置,已成为该校科研工作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增长点。该校依托特色开展国防科研,高度重视国防平台建设,以平台集聚研究队伍和资源,建有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院士站信息环境技术分站、省雷达技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并正在建设国防科工局高分湖北数据与应用中心。

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周强在汇报中说到,该公司“因军而建,因军而兴”,始终将能为部队提供最优质的军车视为公司最神圣的职责和最大的荣誉。军车研发始终坚持“改进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开发理念,构建强大的自主开发体系,努力实现“寓军于民、以民促军、以民养军”的发展思路。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秉承多方资源为我所用、研发高品质军用车辆的理念与多家院校开展课题研究,并将研发成果转化到实际产品项目中。在生产制造方面构成完善的军车生产制造体系,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设备检测能力,创造出军车研发与供应链体系同步构建的成功之路,确保军车整车质量处于高质量水平。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晓涛在汇报中说到,该公司抓住国家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机遇,创新数控核心关键技术,并且应用于航空航天、数控机床、行业机械、武器装备等领域。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引导,国产高档数控系统陆续进入航空航天、核电、船舶、汽车、电力等重点领域。二是积极发起参与“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工程,支撑我国机械产品全面创新和升级换代。三是民技军用,创新发展华中数控系统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2013年实现总收入约5亿元。

就视察团部分委员提出的有关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如何打破壁垒、畅通渠道的问题,省国防科工办主任张忠凯作了汇报发言,并建议,进一步破除军工经济与民用经济相互分离的产业和创新格局,破除不利于民营高技术企业参与军工研制生产的体制障碍,破除供需信息不畅通、不对称的工作机制。

座谈会上,万钢对大家的发言频频点头表示赞许,并不时与发言同志就推动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交流。他指出,湖北在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发展上不断探索,有特色、有优势,值得肯定。他强调,推进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在中央、科技是重点、企业是主体、人才是关键,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重点、突出特色。

他要求,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发展,要发挥相关科研院所优势专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发挥高校多学科平台作用;要做好与企业的结合,抓住企业这个着力点,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先进、可靠好用安全的产品;要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充分理解年轻人才的报国之心,充分认识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让人才在充分的信任、创新的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进而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副团长徐一天、王胜洪等视察团成员认为,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大力营造军民融合发展环境,着力搭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积极推进优势产业领域融合发展重大项目,努力汇聚融合发展的工作合力,积极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支持,取得明显成效。他们还就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