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船舶工业

提升船配产品本土化装船率正当其时

来源:船舶处发布时间:2014-08-12阅读次数: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船舶综合导航系统能够成功“登上”远洋船,对我国船舶通导设备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船配业实力逐渐增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趋势。从目前船舶工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正面临着提高船配产品本土化装船率的最佳时机。国内造船企业与配套企业应积极合作,把握结构调整的时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共同推动船配产品本土化装船率的提高。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提升船配产品本土化装船率既是造船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造船强国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船配业发展滞后一直是我国船舶工业无法回避而又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表示,在当前全行业大力倡导转型的背景下,船配产业已经具备了大踏步前进的关键要素,此时迎头赶上,恰逢其时。这是因为,近年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船舶行业,都越来越重视船配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地采取措施,促进船配产品本土化装船率不断提高,使配套设备能满足散货船80%以上、油船和中小型集装箱船70%以上的装船需求。这为我国进一步提高本土化装船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聚了足够的信心。

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船企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等政策颁布实施,导致大量新船订单被释放,船配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我国积极鼓励船配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出台了多项鼓励使用国产配套产品的措施,为船配企业创造了大量市场需求。这不断驱动船舶产业链上下游行动起来,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共同提高本土化装船率。比如,海兰信的船舶综合导航系统能够成功研发并被装船,就是与船东、船企、科研院所共同合作的成果。

同时,国内船配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投入,大大提高了国产船配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很多船配产品领域,国外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已经不再突出。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国外企业为了抢夺中国市场份额,甚至开始采取打“价格战”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船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此外,国内船企和船东对使用本土船配产品尤其是一些核心装备的积极性也在提高。除海兰信的综合导航系统成功装上国内航运公司的远洋船外,自主品牌船用中高速柴油机、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船用雷达也实现了装船零的突破。

当然,虽然我国在提升船配产品本土化装船率方面有很多有利条件,但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就能一帆风顺。今后,我国船配企业还需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建立完善的全球售后服务网络,提升企业的全球服务能力,打破国内船配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瓶颈,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国内船企和船东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尽可能选用国内船配产品,为提升船配产品本土化装船率营造良好的环境。(转自中国船舶新闻网,作者:刘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