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船舶工业

压载水公约 曲折中企足而待

来源:船舶处发布时间:2014-08-25阅读次数:

 

由于船舶压载水极易污染环境,引发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为帮助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完善法律和政策,在2004年正式推出《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压载水公约》应运而生,是全球海事界的共同期盼。一晃十年过去了,国际压载水公约的大门却迟迟未打开。不过,随着日前日本国会批准加入《压载水公约》,该公约实施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造船企业、航运企业、压载水系统生产企业各方需要随时做好公约生效的准备,以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十年光景,弹指一挥间。全球船舶行业见证了公约大门启动的艰辛,每一个公约国的增加,背后都充斥着各种力量之间的博弈。目前来看,《压载水公约》久未生效,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全球重要的航运国家参与公约的兴趣不浓,因为公约会对他们的航运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在批准公约的国家里,中小岛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这些国家船队占世界商船总吨位数不高,推动公约生效的话语权较弱。而对于话语权较大的航运国家来说,压载水管理系统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公约的生效将对他们的航运经济产生不小的冲击力。

二是国际公约与相关区域规则相错位,使船东和制造商进退维谷。以美国为例,一艘航行至美国港口的船舶,除须满足IMO要求,还须需要符合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规则要求,这一不确定性让美国航线的船东在选择压载水处理系统时无所适从。

三是部分国家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还显淡薄。船舶压载水所携带的有害外来物种一旦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其连锁反应往往是可怕的。若能及时将海洋入侵物种的潜在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也就不需要通过任何技术手段消除海洋环境污染。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在早期意识到这一点。

不过,总体来看,《压载水公约》的实施势在必行,尤其是目前在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通过IMOUSCG认证的压载水处理系统也已不在少数,一些企业甚至已经研制出第二代、第三代的压载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的装船量证明诸多航运企业已经对这一公约的生效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接下来,造船企业、航运企业、压载水生产企业要做的就是针对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发、生产、应用,开展积极的交流、沟通,做到符合公约要求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

同时,有专家提醒,该公约在给造船企业、航运企业和压载水处理系统生产企业带来更多选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航运企业,未来在选择压载水处理系统时,应小心谨慎,避免船舶在选择航线时受到限制。(转自中国船舶新闻网,作者:赵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