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船舶工业

压载水处理系统市场:“蓝海”变“红海”

来源:船舶处发布时间:2014-08-25阅读次数:

 

国际社会对船舶压载水排放问题的重视以及《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淀物控制和管理公约》的出台,直接催生了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市场,这为该产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目前这一市场已经从“蓝海”变成了“红海”,大量瞄准这个商机的船配企业纷纷投身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发中。然而,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发和认证过程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众多设备商的预期,业内人士需要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市场机遇与风险同在。

机遇大 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市场规模很大。据了解,全球约有6万艘远洋船舶运行,其中包括国内的约2000艘。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每年新造船超过500艘,世界新船成交上千艘。一旦《压载水公约》获得通过,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将安装该系统。从新造船市场来看,全球目前每年有上千艘新船订单,而这为压载水处理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商机。

除了新造船市场,一旦《压载水公约》正式实施,许多当前正在营运的船舶也要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据预测,20152016年,每年将有6000艘船需要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到2017年将达到1.8万艘,2019年约为1万艘。可以预测,2017年之前,压载水处理系统市场会成长到上千亿美元的规模,这将给有关船用设备商带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全球众多船用设备制造商投入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发和生产中,部分产品已经获得国际海事组织(IMO)批准、船旗国主管机关的认可及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的可替代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AMS)证书等。压载水处理系统被看作船用设备商的黄金机遇,许多厂商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工作。因此,市场初期竞争就显得异常激烈。

挑战多 面临重重压力

机遇越大,挑战就会越多。对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市场而言,随着这一产业的不断发展,各企业面临的行业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

首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技术难度高,能否研发成功,需要经过层层检验。目前,各国正在采用和研究的压载水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分为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等。多数方法在理论上及实验室是可行的,但是,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种适用于船舶实际运行环境。压载水处理系统要达到IMO《压载水公约》的相关要求,需经过不断的探索,反复实验,研发难度较高,对研发人员知识经验以及生产设备的要求较高。

其次,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认证过程复杂,对研发人员的水平及资金投入要求较高。产品需要经过IMO规定的实验流程检测,才能进行认证,所需研发及实验费用之高可想而知。IMO的认证过程之所以复杂,不仅在于要求的实验程序繁多,而且在于IMO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这就对产品及时更新升级提出了要求。例如,关于全型号认证问题,最初,IMO仅要求基础型号的实验认证,其他型号可通过提供数学模型进行认证,而在2011年,IMO又提出新要求,每个型号均需进行缩放实验。针对此要求,全球仅有少数几个厂家申请了认证,完成了缩放实验,并获得了全型号型式认可证书。

此外,USCG的认证也一直备受关注,并成为压载水处理系统领域最大的难题和风险。2012年,USCG提出了AMS证书的概念,将获得证书作为USCG型式认可之前的过渡阶段。业内一些厂家通过提供之前的实验报告和第三方船旗国主管机关的型式认可,获得了AMS证书,该证书有效期为5年,或者截至同类技术其他产品获得USCG型式认可为止。2013年,USCG正式出台了型式认可的标准和程序。该标准和规范的出台,让众多压载水处理系统厂家倍感压力。此认证不仅对实验机构提出了严格要求,更在实验程序上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实船实验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仅从实验水质看,规范中要求涵盖至少两种气候带,且在不同地区连续成功循环5次。预估完成整个实验流程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摆在生产厂家面前更大的问题是USCG要求的缩放实验也将远远超过IMO之前要求,预计完成全部型号的认可将对各生产厂家的资金和技术带来极大挑战。据了解,USCG实验认证费用不菲。严苛的要求、复杂的程序、高昂的费用,让很多厂家望而生畏,同时也有业内专家预测,USCG认证这一关,很有可能促成压载水处理系统市场的大洗牌,同时也将给船东的选择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转自中国船舶新闻网,作者:刘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