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船舶工业

引进智库 推动船企走向高端

来源:船舶处发布时间:2014-09-12阅读次数:

 

院士及其团队与船舶企业“结盟”,是当前地方船舶工业协同创新、资源整合的流行“风尚”。近日,湖北省国防科工办在说明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举措时,特别介绍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院士工作中心的运行情况。这家院士工作中心经湖北省政府批复成立,集合了全国25位院士、52位专家。引进高水平智库,打造院士特色创新平台,并非湖北省独有的现象。目前,由船企负责建设的企业院士工作站,遍布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各地船企如此青睐院士科研资源?

创建船界院士工作中心(站),适应了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从20127月国家颁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阐述,都体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意义,也为船舶工业推进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为此,在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有条件的船企纷纷致力引进院士、专家等高端智力团队,启动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同时,在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的时代,船舶工业转型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目前,船企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在船型研发方面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船舶配套方面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成为制约船企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院士及其团队可发挥“助推器”作用,因为他们不仅站在技术的“制高点”,拥有推动船企科技进步的能量,而且可从更高的战略层面,为船企创新发展发挥引领、示范和推广作用。

那么,引进院士高水平团队可以在船企科技创新中发挥什么样的功能?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过程中,船企通过与院士的直接对话,可以获得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产品定位、技术创新路线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院士往往是船舶工业某一领域的资深专家,完全可以就船舶设计、建造中需要的某项技术向企业提供专业咨询,开展技术合作。其次,为科研新成果的产业化提供可能,能促进造船科技成果尽快向船企转化。通过引进转化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实现优势制造资源和科研资源的结合,船企不仅能提高对船舶科技发展的适应能力,还可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开辟新市场。最后,带动船企科技人才的培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船舶工业依靠要素成本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重视自主创新和人才竞争发展战略,才能为船企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主动。相比世界先进造船国家,我国船企生产和研发设计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高层次造船专业科技人才不足是一个主要短板。院士走进船企,将有效促进船企科技人才培养工作,为科技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引进高水平智库,是船舶工业增强创新能力、优化创新体系的现实选择。发挥院士专家群体多学科综合交叉的优势,充分吸纳院士专家团队服务船舶科技工作,构建富集高端智力资源的创新体系,必将为提高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增添新动力,为船企走向高端提供技术支撑。(转自中国船舶新闻网,作者: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