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船舶工业

加大研发力度 为造船业转型“护航”

来源:船舶处发布时间:2014-09-12阅读次数: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船用钢材的产量稳定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一般船用钢材的生产方面,我国不仅完全能够与国外企业抗衡,并且还能出口到国外。但是在高端特种船用钢材的研发生产上,与国外的差距仍然较大。有专家表示,从目前来看,我国在高性能特种船用钢材研发方面与日、韩先进钢企的差距比想象中还要大。我国钢企要准确认识这方面的差距,不要因为在某一些领域实现了突破就“沾沾自喜”,还需进一步加大对高端特种船用钢材的研发力度。一方面改变高端特种船用钢材“受制于人”的局面,为造船业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国际市场一展身手,在这个“最赚钱”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我国钢企在高端特种船用钢的研发生产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在于缺乏未雨绸缪。从对市场的前瞻预测能力来看,以破冰液化天然气(LNG)船用钢板为例,在“北极航道”还未“苏醒”、甚至破冰LNG船订单还未出现时,韩国钢企就已经瞄准此类高端特种钢材的研发,并成功参与到争夺此类船板的竞争中;而目前并没有听到我国钢企研发此类钢材品种的消息,更谈不上参与订单的争夺了,从源头上就已经开始落后了。

从研发能力方面来看,除少数特大型钢铁集团外,我国钢企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比例、经费投入比例、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等方面都偏低,直接影响了整个产业形成强大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自然也就不高。

而且,由于缺乏市场前瞻性、创新能力不强,导致的后果就是在高端特种船用钢材标准的制定方面毫无“发言权”,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以船用耐蚀钢为例,虽然我国通过采取“产、学、研、检、用”相结合的模式,成功研发出了船用耐蚀钢,但是国外钢企早已经将标准制定完毕,占据了主动权。

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并建造了多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舶,对高端特种船用钢材的需求量极大。如果我国不能改变高端特种船用钢材“受制于人”的状态,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也会一直十分被动。从我国船用钢材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如果钢企的生产一直局限于一般船用钢材市场,也难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导致恶性循环,长久处于低层次的水平,很难提高市场竞争力。

因此,即便企业再困难,面临的市场形势再严峻,我国钢铁企业也不能放松对高端特种船用钢材的关注,并有针对性地加大研发力度。这既是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保护伞”,也是为企业脱困找出路。我国造船企业也要积极与钢铁企业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将最新的需求和高端特种船用钢材市场动态提供给钢铁企业,共同开展研发工作。此外,我国还需进一步发挥钢材研发“产、学、研、检、用”相结合的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机制作用,通过海洋工程用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组织,有分工、有步骤地合作研发高端特种船用钢材,实现造船业和钢铁业的共赢。(转自中国船舶新闻网,作者:刘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