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船舶工业

集装箱船市场:运力深度调整 订单两极分化

来源:船舶处发布时间:2014-09-12阅读次数:

 

19200TEU,集装箱船建造再次刷新“上线”。今年8月,韩国三星重工从摩纳哥Scorpio公司获得了3192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其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与航运公司船队的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大型集装箱船(大于8000TEU)订单量虽然同比减少,但仍然保持了一定规模。与此同时,小型集装箱船(小于3000TEU)市场表现良好,中型集装箱船(3000TEU8000TEU)市场表现惨淡,订单量同比大幅降低。不过,随着前期需求的释放,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全球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出现明显回落,市场的周期性表现显著。对于集装箱船市场前景,专家表示,短期内出现疲软的可能性较大,但长期依旧乐观。

航运联盟促箱船超大型化

就在Scorpio公司向三星重工下单订造319200TEU集装箱船后不久,8月底又有消息称,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韩国大宇造船海洋订造了219000TEU集装箱船,将在其交付后租给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MSC)

提起MSC,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家全球第二大班轮公司正与马士基航运酝酿2M联盟的消息。双方将在亚欧、跨大西洋、跨太平洋航线上签订为期10年的船舶共享协议。除2M外,G6CKYHE等各大航运联盟的出现,令全球班轮运输业的大联盟格局已基本成形,进而促进了行业性的运力大型化升级。因为在燃油成本高企的市场条件下,超大型集装箱船能明显减少单箱的运输成本,提高船队的市场竞争力,降低联盟成员的运营风险。在运力结构的调整上,马士基航运先行了一步。早在2011年,该公司即订购了2018000TEU3E型集装箱船,目前已交付了10艘。不过,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已经出现了回落的趋势。近期,马士基航运首席执行官Nils Andersen表示,该公司3年内不会再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

受新船价格较低、航运公司运力结构升级等因素的推动,今年一季度,集装箱船订单还是比较充裕的。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球大型集装箱船订单量为39艘,中型集装箱船订单量为4艘,小型集装箱船订单量为41艘。不过,从第二季度开始,全球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出现明显回落,其中6月和7月的大型集装箱船订单仅有3艘。实际上,同去年相比,大型集装箱船订单规模已有明显的萎缩。2013年,全球大型集装箱船订单量为156艘。

同样来自克拉克松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拥有的800012000TEU集装箱船为442艘,大于12000TEU的集装箱船达到181艘。截至今年7月底,全球船企手持大型集装箱船订单230艘。今年年初以来,共有72艘大型集装箱船交付。“可以说,大型集装箱船订单的集中释放已经告一段落。”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产业分析师张琦说。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小型箱船开路

相较于大型集装箱船市场回落,小型集装箱船市场需求将逐步回升。

世界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为小型集装箱船市场带来可观的需求。有关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2500TEU2900TEU集装箱船将成为小型集装箱船市场的主流船型。据张琦介绍,目前全球集装箱船运力正在进行梯度转移,大型集装箱船承担主干线运输任务后,中型集装箱船将向南北航线、区域性航线过渡,导致这部分航线运力过剩较为严重,新船需求量明显萎缩。他预计,随着区域贸易量的快速增长,适用于区域性航线和支线的小型集装箱船市场需求量将逐步回升。

另一方面,近些年小型集装箱船运力增速放缓也为未来新船需求的回升埋下了伏笔。近两年来,小型集装箱船的拆解量均高于新船订单量和完工量。据克拉克松公司统计,2013年,3000TEU以下集装箱船的拆解量为124艘,而新船订单量和完工量分别为72艘和44艘。今年年初以来,小型集装箱船市场延续了这种态势,其拆解量、订单量和完工量分别为66艘、41艘和23艘。张琦预计,随着小型集装箱船运力增长的放缓以及货运需求的增长,小型集装箱船市场将在23年后明显回暖。

据有关媒体报道,近年来,来自希腊、德国等国的船东对支线型集装箱船兴趣大增。希腊Allseas Marine公司已向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订造了21700 TEU集装箱船。此前,希腊Eastern Mediterranean公司与德国Lomar航运公司曾分别订造了2艘和11800 TEU集装箱船,而后者在中国已有121100TEU2200TEU集装箱船在建。

业内专家虽然对短期内的集装箱船市场较为担忧,但对于集装箱船的长期前景依旧看好。张琦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量的增长以及集装箱化率的继续提升,集装箱船需求量将保持较高水平,在国际船舶市场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转自中国船舶新闻网,作者:李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