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海工 韩船企奋力自救
来源:船舶处发布时间:2014-09-19阅读次数:
由于缺乏相关建造经验、设计完全依赖国外公司、大部分配套设备需要进口,韩国主要造船企业今年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务上吃尽了苦头,业绩恶化甚至出现巨亏。今年上半年,现代重工和三星重工分别亏损1.1万亿韩元(约合10.6亿美元)、1000亿韩元(约合9667万美元),大宇造船海洋的利润同比下降了30%。为应对海工业务造成的业绩下滑,韩船企正积极采取措施,力争使损失降到最低。
受国际船舶市场形势持续严峻、商船订单大幅减少、海工装备需求显著增长等因素的推动,韩船企从2010年开始大举进军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其海工装备接单金额在订单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近两年升至40%~50%,有的企业甚至高达70%,对海工业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最初,这些企业认为自己承接的大部分是高附加值海工产品,抱到了“金娃娃”就不愁没有好的业绩。然而,随着这些项目陆续进入施工阶段,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给企业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事实上,韩船企涉足海工装备领域的时间并不长,其擅长制造的产品主要是固定式和半潜式海工装备,在浮式海工装备领域还处于“学步”阶段。由于没有经验积累,韩船企在竞标时为抢到订单,不惜一再压低价格,等订单到手后才发现,所签的合同价格比盈亏平衡价格要低很多。以现代重工为例,其在2010年2月从挪威石油公司承接了1艘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订单,当时的合同价格为12.69亿美元。现代重工于2012年开始建造这艘FPSO,并计划于今年5月份交付。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艘FPSO至今未完工,建造成本也不断增加。韩国《中央日报》的消息称,这艘FPSO的实际造价估计在20亿美元左右。现代重工将因此承受巨亏。此外,现代重工为美国一家石油公司建造的1艘FPSO,也因设计和配套设备不能按时到位等问题推迟了交付期。
三星重工的海工业务也出现了严重亏损,其一季度的亏损总额高达3600亿韩元(约合3.5亿美元)。韩国一家证券公司的分析报告称,三星重工承接的20亿~30亿美元海工订单中,相当一部分将出现15%~20%的亏损。近日有消息称,三星重工承接的2个大型海工项目会带来约8000亿韩元(约合7.7亿美元)的损失。其中包括该公司于3年前从尼日利亚石油公司承接的1艘FPSO订单,当时的合同价格为30亿美元。三星集团于今年5月派驻三星重工的“诊断组”经过3个月的调查,最终得出结论:三星重工将面临1万亿韩元(约合9.67亿美元)的亏损。其中海工业务的亏损总额达7000亿韩元(约合6.8亿美元)。
大宇造船海洋虽然没有公布海工业务方面的业绩,但韩国业界分析认为,其应该和三星重工的情况差不多。为此,大宇造船海洋在去年分批预留了总计5000亿韩元(约合4.8亿美元)的亏损对冲基金。日前有消息称,大宇造船海洋将承接1座大型海工平台订单。该公司随后澄清,由于无法与客户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最终放弃了这个项目。有分析认为,鉴于之前的教训,大宇造船海洋不愿再低价接单。
此外,由于在海工领域“吃了亏”,STX造船海洋、成东造船、现代尾浦等韩国几家中型船企今年年初以来纷纷表示,今后不再承接海工装备订单。
“设计问题是导致建造成本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韩国一家大型船企负责人表示,由于船东在建造过程中增加新要求,设计公司变更设计时出现差错或延误是常见的事。“他们又不愿承担责任和相关费用,加上船企考虑到要和船东长期合作,能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时尽量避免与其对簿公堂,最终导致船企的建造成本大增。”
为应对业绩大幅亏损,现代重工近期宣布公司转入“非常经营体制”。8月中旬,现代重工任命5年前已退休的原总经理崔吉善为新设立的造船、海工装备和项目设备三个部门的总管会长,希望借助他40多年的管理经验扭转公司巨额亏损的局面。崔吉善一上任就表示,拒绝承接盈亏平衡点以下的任何订单,但为了维护现代重工的声誉,公司不主动撤销之前承接的低价订单。现代重工将千方百计从内部挖潜,降低生产成本,把损失降到最低。
为弥补三星重工在设计方面的“短板”,三星集团日前决定将三星重工和三星工程设计公司合并。三星集团将于10月下旬召开股东大会,履行法律程序,并计划在12月1日正式完成这项合并计划,以尽快推动两家公司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海工装备设计和建造能力,打造世界级海工装备总包企业。对此,韩国业界认为,由于海工装备设计技术需要积累,两家公司合并后短期内很难发挥互补效应,但长期来看,应该会产生不错的效果。(转自中国船舶新闻网,作者:牛序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