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经营:“馅饼”还是“陷阱”?
来源:船舶处发布时间:2014-11-21阅读次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造船业陷入低迷,日韩船企凭借多元化经营模式,有效平抑了市场波动风险。我国很多船企也积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其中不少转型进军海工装备产业。目前,我国在建或拟建的较大规模海工装备项目中,有些发展得风生水起,有些还在不断推进。但是,无论发展结果如何,市场才是检验投资成败的标准。事实上,多元化经营的策略并没有对错。它既可能是味道鲜美的“馅饼”,也可能会成为影响生存的“陷阱”。
近几年,船企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全球海运业陷于泥泞,造船业从历史最繁荣的阶段跌入低谷期。在船企进行业务转型时,选择相关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可以化解由规模扩张带来的市场风险,既有利于船企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享受“馅饼”的红利。但是,如果削足适履,本末倒置,投资风险也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在这方面,中船船企不妨以日韩为师。日韩船企早已有多元化发展的成功经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韩国船企纷纷大幅削减造船产能,加大了其他领域的投入和发展。除海工装备产业外,还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并积极开拓船舶配套、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基础设施、金融投资等业务,其多元化的领域十分广泛。日韩造船集团均以造船产业起家,并将核心竞争力扩展到能力所及的范围,最终形成了“双核”或“多核”的业务发展结构。
多元化发展究竟是美味“馅饼”,还是黑暗“陷阱”,对企业而言,只是战略选择的一种。无论是船舶产业链上相关多元化,还是非关联多元化,都需要船企各个业务板块在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上协调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多元化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新业务部门创业,收购有潜力的创业型小企业,推动公司业务的集体转型,也可以直接跳跃到最新技术领域。此外,多元化发展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忌盲目跟风上马,要以船企自身拥有的资源及未来发展方向为主要依据。同时,企业决策者应该思考多元化能给自身带来什么,是否切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毕竟企业还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转自中国船舶新闻网,作者:吴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