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指引” 船舶通导国产化或加速
来源:船舶处发布时间:2015-01-29阅读次数:
近年来,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规模逐年扩大,自主研发能力得到增强,大型、超大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船舶的动力系统和甲板机械实现自主生产。我国不仅成功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船用设备,还开发了多种符合国际新规则、新标准的节能、环保、安全的设备。
然而,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低这一船舶行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主力船型的配套设备国产化率长期在50%~60%徘徊,高技术船舶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仅为30%左右。特别是为出口船舶、远洋船舶配套的通信导航系统,除一些普通船用电子仪器仪表、驾驶室和机舱集控台外,其他主要依赖进口,这种状况多年来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在近日举办的2014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配套国产化论坛上,业内专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刚刚成为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的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为该系统的海事应用打开了大门。我国或可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化的契机,全力提速船舶通导系统国产化进程。
自家的卫星可信赖
作为除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外的第三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更“服”我国的“水土”。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李冬航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将包括35颗卫星,其中就有固定在我国上空的静止轨道卫星,因此国内客户使用北斗系统的感受将优于GPS。
据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可为船舶提供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使船舶具有强大的自动导航功能,还能对沿海、内河、入港和港口中的船舶实现精确导航、定位,使船舶指挥调度、位置监控、出入港引航等水上交通调度管理工作进一步智能化。此外,该系统还能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精确定位、测速、授时等服务,为渔业企业提供渔讯信息,进行越界告警等,并让海事部门快速了解遇险船舶的位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是该系统的一个独有优势。该系统能够在没有移动网络的情况下发送消息,向他人报告自己的位置和情况,特别适用于远洋渔业、远洋运输等领域的应急报告和救援。
事实上,由于一些“你懂的”的原因,使用GPS不仅存在定位误差问题,还存在信息安全风险,特别是对于精度要求严格的海洋工程来说,误差超过一定程度,就会使工程成本倍增甚至导致工程失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则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造成的误差和安全风险。
当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有的14颗工作卫星覆盖范围只限于亚太地区,目前在远洋船舶上应用北斗系统还存在障碍,但到2020年,北斗系统的覆盖范围就将拓展至全球,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定位导航。201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事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3次会议通过了首个北斗国际海事标准《船载北斗系统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第94次会议又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北斗系统成为IMO认可的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成为第三个全球导航系统。
发掘北斗海事导航潜力
记者了解到,虽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前景广阔,在海事方面的应用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化情况却不容乐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的芯片、OEM板、模块等硬件的核心技术大部分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短时间内实现自主研发的难度较大;由于各种技术、工艺限制,该系统的接收芯片暂时还无法做到与GPS一样小巧,其硬件的体积较大;北斗终端的指标参数和抗干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芯片生产尚未规模化,产品比国外贵3~4倍;运营服务经验缺乏,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的能力尚不足。
据业内专家介绍,当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事领域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很小。研发和生产北斗船载设备的企业寥寥无几,安装北斗系统的船舶只包括5万多艘渔船、渔政船及军用船舶,民用商船使用的北斗系统船载终端尚未集成到船电系统中,还处于浮搁状态。然而,该专家同时表示,这也正说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事领域应用的潜力巨大。而且,我国从事船舶通信导航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正在增加,国产船载电子产品发展较快,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了不少自主品牌。国产产品的质量也不断提高,由于性价比较高,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我国企业正在产品的质量、可靠性、稳定性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迎头赶上。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我国船舶配套企业完全可以从中“分一杯羹”。
对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很多规划和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皆旨在为卫星导航产业铺平道路。李冬航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目前还处于测试、定型阶段,船舶通导产品国产化率低确实也是在海事领域推广北斗系统的障碍,但目前国家对北斗系统相关的导航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国内船舶配套企业完全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利用相关优惠政策,加大研发力度,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导航产品,提高船舶通导设备的国产化率。(转自中国船舶新闻网,作者:邝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