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船舶工业

海工市场风险重在事前控制

来源:船舶处发布时间:2015-03-26阅读次数:

 

受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影响,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下行态势明显,各类海工装备利用率普遍下降。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船舶工业行业发展情况报告》统计显示,2014年,全球新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419.8亿美元,同比下降34.3%,各类海工装备利用率下降1-2个百分点。我国企业承接的海工装备订单普遍存在价格较低、首付款比率低、部分订单船东无租约等问题,在当前油价暴跌、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撤单、弃单等海工市场风险明显加大,这应引起船企管理层的高度警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国际造船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我国船企一路陷入不景气的境况。而恰在此时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出现猛涨,油价连年处于高位。高油价使得石油公司加大对石油的投资开发力度,以获得更高收益,由此带动了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生产加工所需的海工装备建造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面对持续低迷的造船市场,我国不少造船企业纷纷将海工装备建造业务视为企业走出困境的“救命稻草”。于是,无论有没有海工装备建造经历,一些造船企业陆续转向海工制造领域,而这种匆忙的转产行为,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的市场风险。在经历了前两年海工装备“接单热”之后,我国船企已承接的海工项目相继进入交付期,之前因生产技术准备不足、盈亏评估分析不及时造成的施工脱期、订单亏损等问题暴露出来。这充分说明,我国船企普遍缺乏对海工市场风险事前防控的意识。

目前,无论是研究机构的分析,还是行业媒体的报道,都认为全球海工市场持续下行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新形势下,如何使海工市场风险在事前得到控制?业内专家建议,应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一是在选择船东时,应借助风险识别专业机构的力量,对船东的可靠性、可信度和资质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确保合作船东是优质客户;二是要对所承接的项目进行成本评估,权衡利弊,坚守盈利底线,避免盲目接单;三是要在商务谈判、设备选型、产品设计、项目建造、系统调试等经营生产活动中做好文档记录,确保船企在执行项目建造合同过程中处于主动位置;四是要加强对生产、经营、技术、安全、质量等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专题培训,提升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五是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企业发展,不断创新生产工艺,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全面提升海工建造水平。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海工市场风险控制刻不容缓。我国船企应认真按照《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行业规范条件》的要求,立足自身,主动作为,加强对船东、产品、技术、质量、融资、服务等各环节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促进海洋装备产业健康发展。(转自《船舶经济贸易》,作者:彭新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