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河航运业并肩前行
来源:船舶处发布时间:2015-07-03阅读次数:
近期,无论有多少艘船舶在船厂开工、下水、命名或交付,最牵动中国造船人心弦的,一定会是那颗陨落的“东方之星”。她的遭遇告诉我们,尽管近年来我国内河航运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仍有短板待补齐、瓶颈要打破,需要与船舶行业携手合作,继续奋力前行。这一路上,中国造船人责无旁贷,既有责任要担当,也有机遇要把握、挑战需应对。
目前,“东方之星”号事故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对于造船人来说,有不少关于内河游船的问题值得思索:在船型设计、船舶建造及改装、船用设备研制等方面,如何才能确保船舶安全、高效与环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行业一直在国际市场奋力拼搏,实力不断增强,把我国建设成为造船强国的目标即将实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多数船企仍把目光聚焦于商船及海工装备领域,主攻客渡船、游船细分市场的船企相对较少;在我国内河,国内船企自主研发、建造的此类新船数量不多。不仅如此,对国际船市进行分析就能发现,尽管商船市场如今已是中、日、韩三国船企的天下,但客渡船、游船市场仍被欧洲船厂所掌控。更重要的是,我国船企虽在豪华客滚船建造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但至今仍未建造过真正意义上的豪华邮轮,也不曾获得过豪华邮轮出口订单。
此外,在内河货船领域,船舶行业也大有用武之地。近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不止一次就发展内河航运召开会议、出台文件、制定规划。“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随着航道整治力度的加大,我国内河航运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但毋庸讳言的是,目前内河航运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长江通而不畅,航道拥堵问题日益凸显;油、气价格的“博弈”,导致LNG动力船舶推广遇阻;由于内河船较难通过大型化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其规范化进程缓慢……只有打破这些瓶颈,内河航运才能实现安全、高效、环保的发展目标。
为此,船舶行业还应主动作为,携手航运业实现破局发展。可以想见,淘汰老旧船舶、建设深水航道、提高运输效率、发展内河集装箱及滚装专业化运输、推进干支直达及江海联运等方面的规划,都为大型化、标准化、节能环保的内河新船型带来了市场机遇;要推进绿色航运,就需要大力推广LNG动力船等应用清洁能源的新船型。在配套设备方面,LNG储罐、LNG动力系统、岸电系统、智能操控系统、通讯导航系统等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有望大幅增加。
当前,国际船市仍未走出萧条期,回暖仍需时日。“西方不亮东方亮”,我国船舶行业不妨借内河航运大发展的东风,在国内市场寻找发展机遇。不仅如此,国内船舶设计单位、造船及配套企业若能通过与航运业携手合作积累经验,就能为未来进军国际内河船舶市场打下良好基础。(转自《船舶经济贸易》,作者: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