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企业动态

一切为了载人——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四十二所参与“神七”火箭、飞船研制纪实

来源: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发布时间:2008-10-22阅读次数:

  自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就承担了长征二号F火箭逃逸系统发动机动力源的研制和“神舟”飞船舱体密封件的研制生产任务,并成功经历了“神舟”飞船的六次飞行考验。面对“神七”的研制任务,四十二所科研人员毫不松懈,再次出征,以航天人“严、慎、细、实”的特有作风,为神舟护航。

  逃逸系统:精心护航神舟

  用于“神舟”发射的长征二号F火箭,是我国目前最可靠、最安全的运载火箭。为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火箭特意在顶部装有一个逃逸塔。一旦发射出现意外,逃逸塔会带着载有航天员的舱体快速飞离危险区域。如果发射成功,逃逸塔则自行与火箭脱离,完成护航使命。1992年以来,四十二所经过多年攻关,先后攻克了高燃速、高摩擦感度、高风险性等技术难关,研制出安全、可靠、满足性能要求的逃逸发动机动力源,并成功经受了“神舟”飞船六次飞行考验,整体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但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次次成功不等于永远成功。“神七”载人更多,责任更重。“神六”欢庆的气氛还未散尽,逃逸发动机课题组就开始了相关数据统计。他们拿出了所有的研制文件,把所有配方研制的数据“啃”了个遍,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质量保证方案。

  由于“神七”逃逸发动机采用的是一条新生产线,原来的许多工艺控制手段不再有效。课题组重新编制了工艺书,细化了技术和工艺参数。每次生产前还要做工艺试验,验证最终工艺参数。

  2007年底,发动机生产全面展开。课题组同志一头扎进现场全程跟踪,确保每一个细节,做到眼见为实,心里有数。2008年3月,最后一台发动机测试数据显示:性能全部合格。“神七”逃逸发动机顺利通过交飞评审。而且最终性能指标显示:发动机总体性能优于“神六”。

  舱体密封:打造生命之舟

  “神舟”飞船的舱体结构密封件,是保障飞船内部空气环境和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保护神”。因为太空环境复杂,要求密封件必须适应太空强紫外线和宇宙射线辐射、-110℃至50℃昼夜温差频繁交变等极端的空间环境。在太空原子氧侵蚀、组分容易挥发的情况下,要安全无毒,抗老化,抗皲裂,始终保持高度可靠的密封性能。

  早在“神一”发射之前,四十二所就曾开展了国家“863”课题“空间飞行器动静密封材料”的研究,研制的特种橡胶密封材料达到欧空局及美国宇航局标准。1998年“神一”发射前期,原本承担密封件研制的几家专业橡胶厂、研究所,经多年攻关仍无法满足要求。四十二所得知后主动请缨,只用了四个月就圆满完成了“神一”密封件的研制任务,并从此接过了飞船舱体密封的重任。

  与“神六”相比,“神七”舱体密封件数量大,规格多。最大的内圈直径达两米,最小的需要用镊子才能夹起来,而且必须保持质材均匀,性能一致,绝对可靠。用课题组的话说,这大大小小的几千件产品,“哪一个都不能岔气”。

  课题组常常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因小小垫圈质量问题而爆炸的事例告诫大家,一切以载人为准,一切以成功为准,坚决确保产品技术和质量要求。

  为了确保批次间原材料性能的一致性,课题组追根溯源,对生产厂家提供的几十种原材料一一进行比对,反复进行试验论证和改进,筛选出了可能影响配方性能的几项因素。最终从原材料准备工序入手,确立了稳定胶料配方性能的工艺方法。

  密封件尺寸的精度要求极其严格,不能有任何细微缺陷,甚至一丁点的划痕。课题组特别设计了“神七”专门工装和模具,专管专用,精心保养,确保了产品一流的光洁度。

  产品验收、交付时,四十二所优良的产品质量、一流的产品外观,再一次给总体单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性检验合格率100%。(席玲刘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