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湖北军民融合

首页 >要闻 >融合要闻

汉产火箭“一箭双星”发射成功

2019-09-02 17:00:57

来源:湖北日报

8月31日上午7时41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微重力实验卫星、潇湘一号07卫星发射升空,两颗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省委省政府发出贺信,向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表示祝贺,向所有参研参试人员致以崇高敬意。

 快舟一号甲火箭由驻汉的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所属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是世界首枚星箭一体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具有飞行可靠性高、入轨精度高、准备周期短、保障需求少、发射成本低等特点。

本次发射是该火箭执行的第三次发射任务,除成功发射双星外,还完成了我国首次星箭通信空空链路对接试验。快舟系列运载火箭测控技术负责人介绍,一般情况下,在卫星入轨后,火箭的使命就完成了。而此次,快舟一号甲在星箭分离之后,火箭末级使用天基测控中继链路,为卫星提供了短时间的遥测服务。该项创新技术主要面向商业发射,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测控资源的调用成本。

省委省政府的贺信中说,多年来,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使命,勇于进取,锐意攻关,科研生产经营取得可喜成绩,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快舟系列火箭已成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重要品牌。当前,湖北全省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中部崛起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湖北将努力创造一流环境,全力支持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发展,共同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今后将再接再厉,圆满完成后续发射任务,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和湖北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建设,为促进湖北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航天三江副总经理、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镝表示,此次成功发射,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的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同时也拉开了火箭公司今年下半年商业发射的序幕。按计划,火箭公司年内还将完成8至10次火箭发射服务履约,12月将实施“一周四箭”的发射尝试。

8月31日,快舟一号甲火箭第三次发射成功,拉开了下半年密集发射的序幕。当汉产火箭发射进入常态化,湖北航天产业集群建设将如何发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汉产火箭发射进入常态化

快舟一号甲此次发射搭载的两颗卫星,分别是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抓总研制的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以及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潇湘一号07卫星。

“天仪的卫星是2017年签约的商业履约服务,今年下半年火箭公司将开始密集履约发射订单。”航天三江副总经理、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镝介绍。

2016年2月,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在汉成立,是国内首家商业火箭公司。如今,该公司火箭已经实现实行量产。

“快舟一号甲履约周期仅需4至6个月,进发射中心7天内可具备发射条件,到发射场4小时内可实现发射。”航天科工火箭公司总经理查雄权说,为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公司可以预先谋划,提前进行火箭通用部组件批量化生产,从而进一步减少准备时间、降低发射成本。

长沙天仪研究院CTO任维佳透露,公司还有六七颗卫星计划发射,目前正在和航天科工火箭公司进行沟通接触。

航天技术要面向大众市场

“当火箭搭载卫星上天成为常态,技术将逐渐退居幕后,直至隐形化。”张镝表示。

张镝认为,所有新兴产业,如计算机、汽车、飞机等,刚进入市场时,大众都会很兴奋,但随着大量生产,逐渐进入普及使用阶段。

“火箭和卫星也是如此,就像即将普及的5G网络,需要大量卫星组网,但大众正常使用5G网络以后,人们并不会去追求了解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以及5G网络背后技术层面的事情。”张镝说。

看似“高大上”的航天技术,其实离大众并不遥远。导航系统、电视直播、网络视频通话、自然灾害监测等,都离不开航天技术。

查雄权表示,火箭公司如果仅靠发射卫星,盈利模式会比较单一,只有与大众市场结合才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小行星探测、太空旅游等,虽然看起来很遥远,但是未来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应当提前布局。”

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目前,火箭公司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投资建设的火箭总装总调中心(一期)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工程,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9月份具备初步使用条件,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届时将形成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并形成年产50发火箭的生产能力。”张镝说。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商业航天基地,目前正围绕新型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地面及终端设备制造等领域,进行产业集群规划建设和招商。

继商用火箭项目后,航天科工集团的天基物联网“行云工程”、天基互联网“虹云工程”也陆续落户于此,吸引了大批上下游企业来汉掘金,目前已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与火箭产业园一路之隔的卫星产业园正在进行基础结构建设,计划明年投产,将打造全国首条卫星批量化生产线,具备年产百颗卫星的生产能力。此外,航天科工电磁防护材料、和泰新材料等项目已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建设。

张镝表示,火箭公司是首家入驻武汉航天产业基地的企业,将继续发挥带头作用,推动湖北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