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党建 >工会工作

钢铁缝衣人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唐众民

2021-04-30 11:18:46

来源:航天三江

大家说,他像是一名高级“裁缝”,将各种不同质地的金属材料用合适的技术“缝制”成不同款式的“衣服”,应用到航天型号产品上。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航天三江红阳公司材料成型与焊接工艺专业副总师唐众民,也是航天三江首个连接技术“工艺大师”。


甫入三江立“初心”

1995年,红阳公司钛合金球形气瓶焊接技术攻关处于关键时期,这是当时国内尺寸最大、承压最高、壁厚最厚的气瓶类产品,对于公司而言意义重大。

刚刚入职的唐众民,作为公司引入的焊接专业高材生加入了攻关组。在项目攻关的日子里,分析材料焊接性、产品结构特点,查阅文献资料,向经验丰富的操作者请教,不分昼夜做实验、盯现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他如同一块掉入水中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知识。

“要想实现更远更大的梦想,需要练就过硬的真本事。”凭着这股子执着、认真劲,他和攻关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取得成功。在这次难忘的攻关中,他切身感受到了航天人团结争气、三江人敢想敢拼的精神,对从事的航天事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他坚信:只要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钻研技术下“狠心”


2003年初,国内首台搅拌摩擦焊设备研制成功。同年,红阳公司引进搅拌摩擦焊设备并成立技术攻关组,开始搅拌摩擦焊工艺的摸索,唐众民任工艺组组长。他深感责任和压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和放松,白天组织研讨、制定方案、紧跟试验现场,晚上对试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还要挤出时间编写项目立项方案报告,晚上做梦都在想着技术方案、念叨着工艺参数,整个人像着了魔一样。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让他的身体亮起了红灯,就在项目组将赴北京参加可行性方案答辩前一天,唐众民突然感到胸部不适。经检查,医生要求住院观察,考虑到答辩的成败直接影响项目立项,在他的再三恳求下,医生给他打了一针封闭,又开了些药,妻子含泪送他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公司首次运用搅拌摩擦焊技术成型的两个型号产品飞试相继取得成功,在国内率先实现搅拌摩擦焊技术工程化应用,形成专利近40项。在某基础科研项目中期评估答辩时,评审专家评价攻关团队“胆子足够大,过程很严谨,成果令人钦佩”。十年的沉淀让唐众民主导开展的第一个攻关项目获得圆满成功,他坚信:认准的事情,只要坚持一定能成功。


航天报国写“丹心”

“先进焊接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相继在红阳公司特种制造部挂牌。站在这个平台,唐众民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他告诉团队不仅要满足自己型号产品的设计需求,还要有信心和勇气站到行业的制高点。

2018年1月,某大型无人机项目需要研制生产空间三维复杂构件。这是一个长2米、宽3米、高1.2米的空间三维复杂构件,由57项3D打印零件构成,焊接完成后将会形成近千条焊缝,而设计要求外形轮廓度不大于0.5毫米,这是行业内从未有过的精度要求。业内多家焊接领域优势单位纷纷“拒单”,拥有丰富激光焊技术经验的唐众民和团队成员认为可以采用激光焊接技术在3D打印件上进行尝试,勇于挑战,首先从典型结构件的研制开始。

由于产品价值高,没有工艺试验件,研制只能一次成功。没有传统的工艺试验件,唐众民和团队就用工艺仿真做论证和试验,“白加黑”“6加1”“假日无休”,苦战6个月,产品焊接终于完成。通过多点检测数据形成产品三维图形后与设计图样进行比对,外形精度完全符合要求,受到业内专家高度认可。该产品作为新技术应用典范相继在珠海航展、智博会等各大展会亮相,受到广泛关注。

守得住初心,唐众民立志谱写航天报国新篇章。有人问唐众民,“在焊接领域摸爬滚打26年,会不会觉得单调和遗憾。”他说,“只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到极致,干成几件事、带出一批人,那也是值得骄傲和欣慰的。”(红阳公司 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