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党建 >军融文化

值得回忆的往事 ——为“东方红一号”研制固体火箭推进剂

2016-05-05 14:00:14

来源:党委办公室

值得回忆的往事

——为“东方红一号”研制固体火箭推进剂

航天四院四十二所 陈荣定

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651”任务)研制固体推进剂是我一生非常值得回忆的往事。记得1964年我大学毕业,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和愿为我国固体火箭推进剂研制事业奋斗的志向,来到了总字750部队(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前身),分到第四十二研究所,从此开始了固体火箭推进剂研制的征程。

当时,四十二所刚刚在四川泸州建所。19659月,就要搬迁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的一个新的推进剂研制基地。那里气候干燥、春天黄沙飞扬、冬天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初到内蒙的四十二所“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实验室、办公室、单身宿舍等都是借用兄弟单位的。有家眷的同志借住在离基地十多里外的农村老乡家,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或乘大卡车顶风冒雨冒雪来回奔波。后来,即使搬到基地附近南地村,住的还是“干打垒”。塞外的寒冬,单身宿舍下水不通,室外用芦苇一围就是厕所,刮风、下雨、下雪时冻得浑身直发抖。食堂也是用芦苇搭成的,天天吃的是窝窝头、土豆、大白菜,生活非常艰苦。

在这样艰苦条件面前,同志们都没有被吓倒。大家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全所同志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地积极创造科研条件,一部分人挖暖气沟、包扎暖气管。一部分人准备试验条件,千方百计开展推进剂探索。经过大家努力,终于在搬迁后一个月,我们研制的一个推进剂配方在内蒙基地开始了第一次发动机装药,结果得到了振奋人心的性能数据,我们称之为“401-3”配方。

按计划,该推进剂配方要在19663月完成下厂工艺扩大,可是在备料做小锅装药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方坯药出现裂纹,严重到甚至连各项性能测试都做不成。在这样万分紧急时刻,全组同志做了大量攻关实验和调查分析工作,找到了产生裂纹的原因。经过工艺改进,制成了致密无孔合格的方坯药,测定了配方各项性能数据,按时完成了装药和试车任务。随后,全组同志不辞辛苦地对新技术途径做了大量研制实验工作,先后成功研制出性能更好的“401-3A”配方和“401-3B”配方。

1967年初,所里要我去四十一所(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所)接新任务。到那里我才知道四院要承担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研制。而发动机推进剂配方决定就在我们研制的“401-3B”配方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满足“651”任务要求。

研制时间非常紧迫,整个固体发动机研制时间不到三年,配方研制时间更短,仅为两年左右。在短时间内要完成“651”任务的配方研制,我们内心感到任务光荣,又不免有些担心。因为当时正处于“革命风暴”时期,上、下班秩序极不正常。回到组里,我给大家传达了“651”任务情况和我们在其中承担的研制工作,同志们听了都很兴奋、很受鼓舞,认为我们亲手研制的配方能应用到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是我们的光荣,决心要以事业为重,坚守岗位,只要任务需要,就不讲条件努力完成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坚决圆满完成“651”任务在四十二所的研制工作。组里的王连生同志在四十二所“651”动员大会上表示,要坚决完成研制任务,并誓言“卫星不上天,我不结婚”。同志们对接受“651”任务的热情、信心和决心,消除了我思想上的担心。

我们认真分析了配方现状,有利的方面是配方多项性能都能够满足任务要求,不利的方面是发动机在实际工作中是旋转状态,固体推进剂在燃烧工作时,会产生一种金属粒子沉积,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我们用T型燃烧器反复进行实验,决定采用一种超细组分解决沉积问题。当时找到这种超细原材料十分不容易,组里就派王连生同志常驻哈尔滨一家生产厂,要求提供各种规格的原材料,反复进行配方性能实验。室里还派专人帮助厂里建立原材料粒度测定方法。在协作厂大力配合下,我们最终在配方中使用的这种金属组分达到了16微米以下。

可沉积问题还是出现了。“401-3B”配方在“651全尺寸装药发动机旋转试车时,金属粒子的沉积远超规定指标。经过反复讨论、分析,发动机设计所与“651任务总体协调,决定一方面降低发动机旋转速度,一方面减少金属组分的含量。这就形成了最终使用的“401-3F”配方。改进后的配方进行全尺寸发动机试车,试验结果满足了“651任务的指标要求。四十二所配合兄弟单位在1969年二季度圆满地完成了“651任务实用固体发动机装药的交付任务。

这里,我还要讲一个小插曲。我们研制的推进剂在基地做高空模拟试车时,电报传来高空比冲数据远远低于预估值。当时四院副院长杨南生急得夜不能眠,深更半夜把课题组同志找去,研究配方能量问题,用英俄两种版本能量计算公式进行配方能量计算,经过反复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电报传来的高空比冲数据计算肯定有误。这边计算结果刚出来,那边基地又传来电报说:“原报数据计算有误。”配方高空比冲符合总体要求。杨南生副院长后来被授予国际宇航院士,老航天专家对航天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04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日子,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普天同庆的日子,也是我们从事固体推进剂研制的航天人永远牢记的日子。当我们听到“东方红一号”卫星传来的《东方红》乐曲声时,心情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平静。我国固体推进剂研制事业,走的是一条完全自力更生的道路。配方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固体推进剂探索了研制规律,实践了研制程序,掌握了研制技术,积累了研制经验,为后续推进剂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该配方后来还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010月,带着“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喜悦,我们响应国家号召,离开了内蒙南下湖北,扎根谷城县郭峪大山,继续为国家研制新的推进剂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