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要闻 >融合动态 >企业动态

创新,为发展添翼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万峰公司自主创新工作侧记

2016-09-09 16:17:32

来源:秘书处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2015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了创新的重要性,为企业发展及转型升级指明了路径。

——题记

当武器装备竞争采购机制敲开军工市场封闭的大门,每个军工企业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在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航天三江集团万峰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着力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的技术创新扶持体系,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让创新落地,真正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引擎,为实现企业制造向企业创造的转变营造了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创新引领攻关

主任设计师樊呐2011年接管某管制机构研制项目。

“当时,这个项目已经有了一些基础,但因为重要部件进口电机在工艺性、低温性能、抗振性能等方面不能满足研制项目的要求,必须实现电机国产化才能突破研制瓶颈。”作为项目负责人,樊呐带领项目组以电机为突破口开始了艰难的创新攻关之路。

从筛选电机生产厂家到定制技术协议,再到研制生产、方案评审、样机性能摸底试验、整机环境适应性验证性能考核,国产电机的协同创新经历了长达三年的试验验证过程。

在电机成功实现国产化后,项目组进一步分析管制机构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其内部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改进,提升整机环境适应性。经过优化改进,不断吸取经验,通过严酷的试验摸底、搭载试验等,确定了改进方案并通过评审,顺利通过某工程地面鉴定试验和飞行试验考核。

从研制初期的配套3个型号发展到现在的服务于20多个型号,管制机构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铸造工艺高级主管师王德清承担了水下铝合金耐压密封筒体铸造的预研项目。

作为水下环境工作的耐压舱体,筒体一般采用铝合金板料卷焊或锻件机械加工,相比铸造成型工艺具有较强的优越性,但铸造难度较大,也没有经验借鉴和参数参考,只有通过摸索和试验,掌握制造工艺。”

水下密封筒尾翼铸件是项目攻关的难中之重。筒体外形圆周方向均匀分布8个流线型翼,成型更难、工艺更复杂。王德清与项目组人员一起研究、论证可行性技术方案,最终确定了“组芯+活砂造型的砂型低压铸造”制造方法,再通过试验完善技术参数、提高致密性。

通过技术创新攻关,项目组掌握了水下密封筒筒体铸造成型技术,筒体铸件通过了各项试验验证,达到了产品性能要求,填补了国内铸造成型水下密封筒筒体的空白,为万峰拓展了新的发展领域。

新产品开发基金、新产品推广奖励政策、五小成果、群众性创新成果评选、项目负责制、军民技术互通机制、知识产权战略……这些精准发力的“组合拳”,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创新生态系统”持续供应能量。像樊呐、王德清这样的创客团队活跃在企业的各个岗位,他们以项目提技术、以项目育专家,立足攻关开展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中坚力量。

“智”造培育创新

“我是一名操作工,我想详细了解如何申报专利……”马柯从2013年涉足发明专利的项目申报,成为公司首个申报专利的一线操作工。“当时,我要参加技师职称的评聘,而创新成果是评聘的硬指标,也是凭借这个机会,我开始尝试专利的项目申报。”一路走来,他申报的专利12项获得受理,5项获得授权。

“在一线工人眼里,专利属于‘高大上’一类,自己尝试后,才发现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来源于我们工作中的小改小革,把这些创新点经过总结提炼,就是一个很好的专利项目。”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被誉为工匠能手的刘建波笑容里充满自信,鼓励大家从小改小革着手培育创新。

“工作室在开展学习培训、传艺授业的同时,注重开展创新创效,大家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创新点,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今年我也申报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已经获得了受理。”作为刘建波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员,湖北省技术能手钟国义颇为自豪。

“在这个竞争时代,就是要有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通过思考、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我们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成为创造‘入口’。”身为首个以组长姓名命名的班组长,李才胜的身后闪耀着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科工十大技能高手等20多项省部级的荣誉光环,话语也是掷地有声。他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加工规律,解决技术难题,尤其在铣加工方法上颇有独到之处,别人不能干、不敢干、干不出的活儿总能被他“鼓捣”出来,他独立创新的型号产品专用三角架平台加工工艺,为公司年节约成本约15万元。

在榜样力量的影响和带动下,一线操作工争当本岗位的土专家、小能人、小诸葛,为班组攻克技术难关、改进工艺流程、解决生产难题,这也成为公司技术创新活动的延伸,智能制造成为了公司自主创新新的发力点。

“近几年,移动通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仅改变了市场的交易模式及消费者行为,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无论是面对外部的竞争压力,还是出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动力,万峰只有不断提高设计、研发、制造能力,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才能赶上时代潮流。”董事长、党委书记郭晓宇锁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曹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