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原第七○六研究所副所长,七二二所正局级离休干部罗兴发同志逝世
2016-08-19 15:14:22
来源:秘书处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老红军,原第七○六研究所副所长,七二二所正局级离休干部罗兴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8月18日5时58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8岁。
罗兴发同志1919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渣江区邓家村一户贫雇农家庭,七岁丧母、生活艰难。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军部青年少先队队长;1938年,任红西路军无线电训练队队长;1939年,在延安军委三局电台任报务员;1941年,在延安党中央电台任主力报务员;1942年,在延安党中央新华社总台任队长、报务主任、领班;1945年,在东北军区北满区电台任区队长;1946年,在合江省军区电台任区队长;1947年,在东满军区集中电台任区队长;1948年,在十二兵团四十九军162师师部三科任副科长;1949年-1950年,在中南公安部电讯科任副科长、科长;1951年,在中南公安部司令部通讯处任副处长(期间,随赴朝观摩干部团到朝鲜进行实习参观);1954年,在中南海军司令部通信处任副处长;1957年,在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通信兵处任副主任;1961年,在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七○六研究所任副所长。1982年,离休。
罗兴发同志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参加革命工作,亲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国防事业呕心沥血,献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突出贡献。1932年当中国革命风潮席卷家乡时,年仅十三岁的罗兴发同志,就主动报名加入由李先念同志任政委的红四方面军三十军,踏上了革命征程,参加了攻打剑门关、剑阁县、江油县、中坝县等战斗。在漫漫长征路上,他曾担任李先念同志的通讯员,随部队二次翻越了皑皑雪山、三次走过了茫茫草地,经历了重重困难。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参加了阿坝、甘孜、天泉、十八道水、酒泉等地的战斗;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在两河口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并在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参加了上百次战斗;1936年随红西路军西渡黄河,向新疆挺进,准备打通至苏联的通道。期间参加了陕西境内的一条山、倪家营子、高台县等战斗和甘肃境内的四十里铺、梨园口等战斗,残酷的战斗使部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1937年,随红西路军突围至新疆星星峡地区时部队仅剩下300余人,后被陈云同志安排汽车接往新疆迪化,他在迪化参加了无线电报务培训。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延安军委三局电台、党中央电台、新华社总台从事电台报务,他头戴耳机,手握电键,及时准确地发送和抄收报文,保证对内情令通畅,对外保密周全,用电波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合江省的林海雪原里参加了剿灭东北土匪谢文东和张黑子的战斗;参加了解放通河县、木兰县、八英县、乌拉街的战斗和紧急抢修小丰满发电厂、四平攻防战等;在辽沈战役中,参加了解放长春、吉林等地的战斗;1949年参加了解放天津的战斗。罗兴发同志经历了无数战斗的考验,在极其恶劣和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凭着对党和中国革命的一颗赤胆忠心,置身于枪林弹雨,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罗兴发同志1943年获二等模范工作者;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并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2015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新中国成立后,罗兴发同志积极投身国防建设,热爱船舶事业,先后在中南公安部、中南海军司令部、海军南海舰队、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七○六研究所任职,他无论在什么地方和岗位上,工作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担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七○六研究所副所长时,七○六所才刚刚成立不久,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七○六所的艰难创业与建设中,致力于七○六所科研生产的后勤保障,团结后勤战线广大职工做好服务,保障了装备研制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七○六所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离休后,他始终保持革命军人和共产党员的本色,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和支持七二二所改革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深受七二二所干部职工的敬重。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廉洁奉公,从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他一直把关心帮助下一代成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经常为七二二所青年职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多次被广埠屯小学少先队特聘为“校外辅导员”。他还经常为贫困山区和受灾地区捐款,体现出一名老红军为国分忧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