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坎坷一路歌――中国航天三江集团万峰公司攻占海军装备市场纪实
2016-08-18 11:46:35
来源:秘书处
近日,在用户某项目建设现场劳动竞赛中,中国航天三江集团万峰公司职工房亚宾、朱红萍因工作积极主动,授予“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并获得用户新签订单意向。
消息传回万峰公司,参与项目的每个人长出一口气,连续五年的努力与拼搏终于换来用户的肯定,而这一路的坎坷与艰辛再次浮现在眼前,如一幕幕电影从眼前滑过。
思考+研判,着眼长远发展
2012年,万峰公司持续沉浸在“寒冬”中,为数不多的预研型号任务和捉襟见肘的民品合同,连维持职工的基本收入都成难题。
企业的明天在哪里?如果再承接不到型号批产任务该怎么办?职工的战斗力与凝聚力该如何维持?三个难题让万峰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眉头每天锁得紧紧的,不时到公司讨要债务的协作厂家更让前进的万峰公司如履薄冰。
“全面出击,无论什么领域、无论什么任务,一定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公司的明天打下基础。”领导班子的共识让与众多国有军工企业一样只完成体制内任务的万峰公司迈出了自己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这一步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任务繁忙的企业都有着自己稳定的协作配套伙伴,根本无暇考虑是否选择新的合作伙伴,任务不多的企业则忙着找市场,更没有任务可交由其它企业完成。
付出总有回报。在看过冷脸、喝过凉水、甚至受过驱赶之后,凭借着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万峰人取得了为海军工程大学配套某产品的资格,开始了海军装备领域的初探。
借鉴+创新,打下合作根基
不同的领域,要求自然不同,有着四十年机械加工沉淀的万峰公司技术人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海军装备所在的环境与我们的产品可以说有着天壤差别,苛刻的电磁兼容环境以及‘防霉菌、防盐雾、防潮湿’三防要求,最初真是无从下手。”回忆起刚开始接触海军装备时,时任项目负责人龙登坛至今记忆犹新,“企业传统模式中,技术人员只需考虑如何满足技术要求,而为用户设计产品,设计人员要负责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于是,在通篇啃读海军装备标准的基础上,项目组成员前往国内各大先进加工企业和配套协作厂家,借鉴先进技术经验,邀请专家研究,加强与一流企业对标,并通过对技术的分析、设备状况的分析、加工能力的分析,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制定改善措施,在技术上不断努力、摸索、创新,终于在一次次推倒重来的痛苦历程中确立了最初的方案。
好事多磨。在产品加工的100多天里,不断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修改、反复成为项目组每天面临的考验,但最终交付的首套产品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受到用户高度肯定。
与此同时,项目组成员在反复地设计优化和一遍遍模拟、仿真的过程中,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为用户研发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提供着智力支持。系统某机柜体积较小,无法安装空调或降温系统,夜间时常出现凝露现象,何云峰研发出一套独特的自动加热装置,从此湿度再没超过标准;某系统要从双边维护改为单边维护,温传义上网查资料,电话问专家,独辟蹊径从滑轨上想招,增加一套自研的随动导线架,成功解决难题……
责任+担当,对症施谋策局
2014年底,用户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生产项目,决定由万峰公司配套某系统。当时,恰值该公司历史最重任务全面铺开之际,但万峰公司毫不犹豫的毅然接下,型号任务必须完成,用户的任务也必须完成,因为该任务一旦研制成功,必将为巩固国防发挥重要作用,而这,正是航天人的毕生追求和最高荣誉!
面对考验,万峰人每天梳理产品进程,确定日报日清制,确保问题一经发现立刻解决,并将自己打造成全能选手,技术人员要懂管理、会协调,加工人员要能找出质量、安全隐患,要“分身”做很多工作。
“因为是将理念变成产品,大家都想研制出最好的产品,往往刚装配、调试好,忽然觉得性能还能提高,于是推倒重来,反复是每天的必修课。”说到近三年的加班加点,该公司项目管理员张玖玖一点不觉得累,反而认为是种锻炼,因为“在不断的遇见更好的自己。”
张玖玖的感悟也是万峰公司所有与该产品相关人员的感悟。只要国家需要,让万峰人无论付出什么都无怨无悔,反而将之视为对自己的考验。
转眼两个春秋过去了,现在,万峰公司为用户配套的第二套系统已完成交付,后续任务已在洽谈中。但不管前面的风如何狂,雨如何大,万峰公司都将不畏风雨,埋首前行!(刘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