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面前有大爱 从此航天是亲人——中国航天三江集团驰援东山头解救受灾群众800人
2016-07-26 16:02:11
来源:秘书处
白浪滔滔、洪流滚滚,有人在岸边逡巡,有人在高岗挥手,还有人在屋顶呼叫。7月21日下午三点,孝感府河南岸东山头两处子堤出现漫堤,东山头陷入一片汪洋,数万民众困于洪流之中,危在旦夕。紧急关头,航天人驾着航天艇极速驰援,在滔天白浪中用勇往直前、救老扶幼的行动书写了大爱与情怀!
“终于等到你!”
7月21日下午四点,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红阳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三江船艇公司一如既往地繁忙。 “东山头子堤溃口!近万名群众受困!请求三江船艇紧急支援!”一个紧急电话后,所有工人被叫停手中的活儿,集中起来。“梁金林,你带着李星他们班组赶紧带着公司现有的摩托艇和冲锋舟到东山头!少平,你通知生产部、供应商赶紧把家里的船装起来,送过去!”船艇公司总经理龙华新几句话后,现场工人立马兵分两路。一支队伍将现船装车,另一支队伍找来船体和发动机,紧急装配调试。供应商老罗也带着自己的车过来,加入救援的队伍。
五点,梁金林率领的先遣队带着摩托艇和冲锋舟赶到现场,和业已集结的官兵向深水区冲去。“终于等到你们了!”船艇驶到围困于屋顶的村民跟前时,年近七十的老奶奶紧紧拉住李星的手。“你们是解放军吗?怎么没有穿军装?”看看李星身着的“航天蓝”,老奶奶又是感激又是好奇。“他们是航天的!国企就是靠谱!关键时候看出来了!”一边上船的村民敏锐地发现“航天蓝”上闪亮的“科工标”。
晚上八点,天色已黑。第二分队载着三条冲锋舟赶往现场。由于电路受损,灾区只能靠手电筒照明。一片汪洋之中,凉风阵阵、水波荡漾,只见熹微的光束。那是被困于洪海之中的群众发出的呼救。他们有的在屋顶,有的在窗边,迫切期盼着救援。只要有光有亮有声响,就可以看到三江船艇迎风破浪。大家一次次冲进洪区,一批批救出灾民。
晚上十点,受灾群众渐渐疏散。东山头办事处主任郭兰艳打着手电筒找到三江冲锋舟:“能不能和我一起去溃口处?那里还有二十多人被困住了。”驾驶员姚继柯毫不犹豫地发动引擎,向着水流最深处驶去。“小心,这下面有围墙!”“左边有垃圾站!”“右方有树倒下了!”船一路颠簸着,好不容易接近溃口。一个大浪,带着动力的冲锋舟就像一根稻草,任由风浪扑打,一度侧立起来。船上的四个人紧紧抓着扶手,谁也说不出话。眼见随行的女记者眼泪漫了出来。90后苏昆开口:“不要害怕,我打包票,船肯定不会翻。”其实此刻,他在想:“估计走不出去了,死也要死的好看点。淡定!”直到上岸,全国摩托艇联赛亚军姚继柯才长出一口气,狠狠咬了一口面包(晚饭的第一口):“和水打交道十几年,第一次感到害怕。”
“从此三江是亲人!”
7月22日,摄氏35度,艳阳高照。子夜归家的航天人凌晨踏上了二次救援的征途。尽管21日已有大部分百姓被安全转移,但滞留现场的少数人员均在极端环境下,救援难度并不比晚上小。
“快来救救我!”受灾区中心,一栋五层办公楼淹得只剩房顶。天台上四人遥遥招手,一个老婆婆甩着毛巾急切地喊。张浩驾着船艇靠近,由于水势蔓延到四楼半,受困百姓只能从平台侧面的窗口跳下入船。“别怕,来,踩我肩膀上。”90后司正南两手扒着窗户,背微微弯曲,双脚牢牢“钉”在船上,四位村民依次从他肩膀上踩过。每一次跳跃,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子一哆嗦。但这位在家连碗都没洗过的大男孩仍然咬着牙,用身体搭起生命之桥。
这边四个人刚救出来,那边木材公司三楼又有两个人呼救。张浩驾着冲锋舟围着楼房绕了好几圈,终于边推边撞打开了一楼的出口。“你们能找个东西把我同事抬出来吗?他腿被东西打了个洞,一直流血,不能下水。”其中一人蹚着齐胸的深水爬上船。远远地,一个大爷倚在栏杆上痛苦地呻吟,满怀期待地看着救援的人。“您站着别动,我找个架子,您站在上面,我推您过去。”身高将将一米七的张浩跳下水,水淹至脖子。从库房拖出一个架子,将大爷背到架子上,一点点往冲锋舟上推。烈日下、大水中,类似这样一次次挺身而出、涉险救人的场景数不胜数。穿越洪水,绕过屏障,蓝色的身影、红色的舟、闪亮的标在汪洋中乘风破浪,一次次伸出援手,救出一批批灾民。看着航天人汗流浃背的身影,受灾百姓不约而同地喊出“从此三江是亲人”,感激不已。
有着相同情结的,除了百姓,还有参与救援的官兵。由于水中不明物的撞击,救援官兵的装备严重受损。准备和同事一起救人的机械师杨康和姚继柯被现场官兵请过来为受损的救援设备问诊。 “望闻问切”之后,部队配置的救援装备又恢复活力,冲向深水的官兵由衷赞叹:“航天果然有才,专业的就是不一样!
经过两天一夜的紧急救援,22日中午一点,东山头41个入驻企业的员工、6个行政村2个社区近万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疲倦不堪的官兵分批撤退,应市政府的要求,船艇公司救援人员继续留在现场,协助国家电网检修电路,恢复线路,直到晚上9点撤退。“98年抗洪的时候,我还小,不能出力;2016年,我终于长大,有多少力出多少力!”整整一天一夜衣服没有干过的杨康从洪区出来,一头倒在回家的车上,发了第一条朋友圈。“最感动的还是这面旗帜”,前线总指挥梁金林的朋友圈里,19个兄弟带着疲惫与腼腆在科工旗下的合影成为他心中永恒的风景。
截至22日晚上九点,三江船艇公司共派出骨干人员20余人、公司所有现船(一条摩托艇、六条冲锋舟、一条铝合金船)全力驰援25小时,救出灾民800余人,用自己的臂膀和担当,一次次为红阳、三江、航天代言,成为央企、现代工人最温暖的名片。前线发回的战况直播也迅速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在公司内外传播,“能在祖国在太空争锋,也能为人民在洪峰中冲锋”,今日头条、国资委新媒体纷纷为航天人点赞。(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