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〇所牵头研制的“863计划”深海生物采样工具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2016-07-11 16:58:35
来源:秘书处
近日,七一〇所牵头研制的“863计划”深海生物采样工具课题在北京顺利通过验收。该课题属于海洋技术领域前沿核心技术研究项目,其研究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成功突破深海生物样品采集所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填补我国深海深海采样工具与生物学需求跨领域结合的技术空缺,提高我国深海生物资源研究开发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脱颖而出、勇挑重担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与浩瀚的星空相比,深邃的海洋似乎是人类更易触及的资源宝藏。未来的全球资源竞争,将会在占地球表面积71%、总水量97%的这片蓝色海洋上蔓延开来。从科学意义上看,挖掘海洋生物资源有助于探寻全新的物种和生命机制;同时,海洋生物作为理想药物和工业材料资源,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如何快速、方便和有效的对海洋生物进行调查和采样,以获得第一手的海洋生物科学研究样品,全面了解特定海域的生物资源情况,采集不同深度海水中的生物样品,则是海洋资源领域争夺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蛟龙号”、“海龙系列”等深潜器已经成为中国经略深海远行的先行官,正引领着我们去探索深海远洋、深水生物、矿物等那些珍贵的甚至是未知的资源。那么,如何为这些深潜器提供深海生物、矿物资源采样的利器,充分拓展深潜器的功能价值,则是当前面临的重大命题。
面对国家急需,中船重工第七一〇研究所勇挑重担,联合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海洋局等涉海科研单位,组织精兵强将,开展项目研制。
提前筹划、加强管理
项目主要设备研制工作包括5种类型的深海生物采样器、3种配套设备和深海生物采样工具规范化研究。针对研制内容和要求,我们采用“五研五试”的技术路线进行,确保为主题项目提供专用化、工程化、实用化的深海生物采样工具,实际获取满足科研需求的深海生物资源。
此外,因为参加单位较多,涉及的专业也很广泛,所以课题开展之初,在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方面,我们就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交流、沟通与管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1、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进行分解,与各参加单位签订子课题合同,明确了
各自的研究任务和预期指标,并分年度进行细化。
2、课题组建立了专属网站,各子课题承担单位均可通过网站进行交流,包括获取领域办的各项通知和公告、会议及学术交流信息、各项成果的上传与交流等。课题组内部也利用研究进展的总结进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在节约会议费用的同时实现课题内部的交流。
积极协调、克难攻坚
目前我国在深海生物方面的资源探查与开发几乎是空白,只有极少数科学家在做一些零星的工作,所用的样品几乎都是来自国外,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有效的深海生物取样手段。我国仅有的深海大型生物取样手段是电视抓斗和ROV,但这两种只能采集固着生活或运动能力弱的生物,并且这两种设备一次下水的作业时间有限,所获取的样品也是极其有限。
研制过程中,项目组设计人员多次赶赴科考船、深潜器工作现场实地了解作业流程和模式、各类深潜器的操作平台、采样工具的安装位置、机械手的操作方式等等这些设计的关键细节,了解不同类型样品的深海采集要求。明确采集点、采集温度、采集压力等,从而有效获取各类深海生物研究资源,满足主题项目研究需求。
深海生物取样,最关心的是压力、温度、污染和采样点及采样环境。因此在研制采样工具时,密封保存是第一要素。为提高采样效率,采样工具的研制还应考虑可同时携带多套采样管,使一次水下作业能同时采集到多个位点的样品,以保证所获得资源的多样性。
已经无法回忆项目组有多少个日夜的挑灯夜战,从对深海生物采样的需求一步步开展细化、分析,查询国内外相关资料,一次次的自我否定设计细节,倒逼设计优化,最终拿出一整套深海生物采样系统样机和装置。
兢兢业业、收获满满
截至目前,研制的采样工具海试应用样机已随“向阳红九号”船,参加了“2013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大洋31航次),在太平洋5000米以下水深处进行应用性试验,并捕获到样品。
2014年7月,生物采样器工具搭载在深海生态长期观测系统样机在西北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进行了深海试验,获取到87cm长鱼骨。
2014年10月,生物采样样机搭载在深海生态长期观测系统样机在东太平洋进行了深海应用性试验,获取到深海生物样品近2000只。
心怀感激、再接再厉
深海生物采样工具研制的成功离不开领导、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项目组同志的辛勤付出。随着研制的成功,当日的辛酸苦辣已化为甘甜,我们将继续努力,以不懈的努力实践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实际行动响应“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总体要求,为国兴海、追梦深蓝,不断追求,攀登科学事业的新高峰!(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