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这批缸是这样抢出来的
2009-08-17 17:33:52
来源: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7月9日,中南装备公司为三一重工沈阳公司生产的34支液压支柱油缸装车发运。至此,中装公司与三一重工沈阳公司签订的172支液压支柱油缸供货合同全部顺利按期完成,创造了公司工程油缸生产周期最短、联合协作最广、按期履约最快、质量安全最好的记录。
新领域新挑战
这批产品是中南装备取得煤安认证资格后承接的第一批活。在承接这批二级液压支柱油缸时,听说三一重工老总找别的厂家做,而别的厂家因为活难、生产周期短、责任大、完不成处罚严而推掉了这批活,中南装备公司正愁打开矿业机械市场的经营人员立即抢接下来。
这批活,虽然172支油缸价值只有470万元,但意义重大,会对后市产生极大影响。但是,合同于5月中旬签订,要求交货期是7月10日,每晚一天交货罚款一万元。作为一种新产品的批产制造,从材料组织到装配发运,只有50天的生产周期,而且产品全是二级伸缩油缸,产品的负载、保压要求极高,关键配合尺寸多,加工难度大,最大缸径φ320mm,加工设备有限,活柱、中缸筒外表面均需镀铬,加工周期长。
面对挑战。中南装备全力以赴,动员会上,大家表示“只有成功,没的失败”。
合理分工高效流转
项目组根据这批产品种类单一,数量多的特点,把产品的零部件详细分解,综合各单位设备和技术优势,明确其应承但的任务,并科学制定了相互协作的时间节点。
任务一明确,各单位立马组织精兵强将上阵。五分厂安排两个专班,一个由技师付忠浩负责进行工艺编制及评审,工具工装的制作;一个由分厂厂长曾强负责零件周转及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及实施。九车间在图纸未下发的情况下,根据经验,预编制了工艺实施方案和日作业计划,预先确定了生产中的难点和重点工序,并组织技师和骨干力量商讨对策,为后续生产扫清障碍。四分厂本身承担着光电产品及抽油泵产品多项急件的配套生产任务,而项目组下达的15个项目1000多个焊接件的生产任务也是刻不容缓,这些焊接件还需与缸筒配套后到其他单位进行二次协作,为确保做到两不误,分厂安排专职计调员管理,分批配套流转,见缝插针,轻重有序,终于于6月18日完成了全部焊接件的配套。
优化工艺创新加工
在液压支柱油缸的组织生产过程中,公司在生产组织和加工工艺上都取得了突破。
生产组织上,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如缸底、导向套、缸筒粗加工均采用外协加工回厂。
在加工工艺优化上,一是以组件为单位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下料机切断后焊接、精加工、一举突破了深孔、珩磨窄口工序;二是中缸底的焊接,在认真分析图纸的技术要求及油缸总成执行机理后,采取缸套定位两端拉紧防松的工艺措施进行成品焊接,解决了原来焊完后加工中缸底每机台只能加工一件的窄口。三是外圆精车完后直接抛光转铬,取代传统的外圆磨床工艺,生产效率提高10倍,达到同等质量水平。
深挖潜能会战告捷
为缓解五分厂焊接工序的生产压力,中一公司与设备动力处在装配现场迅速组建了三条缸筒焊接生产线,五分厂和外贸公司克服自己的生产压力,抽调专业熟练操作人员支援中一公司生产线,为支柱油缸尽早形成装配发挥了重要作用。6月中旬,按照项目组的部署,配套零部件分批成套转入装配,中一公司的装配人员袁晓东、检验人员李岩梅及装配班的五位年轻人扎在了装配现场,每天连续工作至深夜一点钟,大家咬牙坚持。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产品于7月初开始分批发货,7月8日晚10点,最后一批缸装配完成,7月9日上午,民品二处精心组织产品装架,下午发运,至此,172支产品全部赶在合同期限内发运。
这场战役,是中南装备公司员工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全局意识,抢占市场的一次成功经历。(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