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要闻 >融合动态 >企业动态

宜昌船柴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

2009-07-23 17:20:59

来源: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近年来,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立足国际国内船用中小缸径低速柴油机市场进行战略定位和产品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为支撑,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公司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该公司2008年又一次被集团公司评为“技术创新快速进步单位”。

  多策并举鼓励创新

  “十五”期间,宜昌船柴成立了技术中心,为了使科技创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公司先后制定了《技术创新工作管理制度》、《技术创新成果鉴定实施办法》、《技术创新奖励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且围绕“结合问题搞创新,搞好创新促生产。开发一代,成熟一代,贮备一代,不断推陈出新”的科技创新理念,多策并举,鼓励创新。公司科技创新成果奖每年颁发一次,奖励金额1万至5万元不等,极大地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公司还实施“突出贡献优秀人才”特殊津贴制度,对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效益和效率等进行重点考核,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技术人员给予重奖。公司还实行生产骨干特别奖励制度,有效调动起生产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生产实践中,针对某些领域和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比如:总装车间在S35MC柴油机零部件的预装、管系制作安装和电气安装中,打破了传统的工种界限,实现了管、钳、电一体化,此项创新使S35MC机试车台架周期缩短到7-8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机加车间在连杆深孔加工中,采用喷吸钻硬质合金高速切削刀具,成功解决了低碳钢深孔加工难题,不仅内孔表面质量好,而且加工效率提高了10倍。此外,公司还进一步明确职工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立足岗位创新为基础,以激励和培育全体职工的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为主题内容,努力营造全面创新、全员创新、持续创新的氛围,鼓励职工在技术上进行改革,并广泛开展以科技创新为内容的劳动竞赛,比如:2008年公司在铸铁分厂和总装车间,成功开展了“比质量、保节点、重产出”为主题的劳动竞赛,通过劳动竞赛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带动了公司高效造机、快速造机和标准造机的步伐,科技创新使公司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软件硬件同时投入

  近年来,宜昌船柴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创新的软硬件水平。“十五”期间,公司投入上亿元开展柴油机制造、燃气轮机转包生产线等4个技术项目的建设。进入“十一五”的2006年技术开发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4%。2007年、2008年科研投入费用7000余万元,2009年规划科研投入费用6000万元。在“十二五”期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每年以不低于20%的比例递增。在硬件投入的同时,宜昌船柴进一步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除对一批业务骨干进行学历培训外,还结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大对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2008年公司组织培训57项,达1000余人次,其中内培20项,外培37项。公司还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氛围,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成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力量。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宜昌船柴自从引进瑞士WARTSILA公司和丹麦MAN公司低速机专利技术进行生产以来,力争每年开发出一种专利新机型,每年实现一种新机型投入市场,每年储备一种新机型,努力推进柴油机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良好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持续的科技创新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宜昌船柴研制出中国首台5RT-Flex58T-B智能型船用柴油机,该型柴油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柴油机的设计理念,其燃油喷射、排气阀启闭、起动-换向、气缸润滑和平衡等均由计算机通过液-电伺服系统控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此项目荣获2005年度中船重工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宜昌船柴研制成功低速大功率柴油机气缸套,并且获得了世界两大系列柴油机公司丹麦MAN-B&W公司、瑞士Sulzer公司低速大功率柴油机气缸套(700毫米缸径以下)铸件制造技术资格认可,此研制项目荣获集团公司2005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两台智能型柴油机整机出口希腊,填补了湖北省整机出口的空白,入选2006年度湖北省企业20件大事之一。2007年,宜昌船柴生产出世界首制6RT-Flex50-B智能型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其国产化率大幅提高,标志着我国柴油机生产技术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2008年,宜昌船柴两台柴油机同时试车成功,创下了该公司当月交验6台机的历史新纪录。同年11月,中国首台YMD-MAN B&W- 6S35ME-B智能型柴油机顺利交机,标志着宜昌船柴在MAN智能型船用低速机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具备了生产世界各种智能型小缸径低速大功率柴油机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宜昌船柴在中小缸径低速柴油机市场的话语权。(吴新来张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