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要闻 >融合动态 >企业动态

初生牛犊不怕虎——记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中南装备公司五分厂大车工余涛

2009-05-06 15:38:34

来源: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余涛今年23岁,参加工作也只有四年时间,在中南装备公司五分厂这个多次制造“中华第一缸”的生产基地,又师承于湖北省职业道德先进个人、高级技师付宗浩,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加上他自己的刻苦努力,这位初级工独立工作两年,就连续两次成为公司团委表彰的十佳“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岗标兵。2008年,他独立完成了“中华第一杆”云南小湾电站放空洞6支特大活塞杆的大车加工,他的工时列全公司第九位、大车工种第一位、五分厂第一位。在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他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受到团省委的表彰。

  余涛所在的五分厂,是中南装备公司最大的机械加工分厂,所有的大型液压启闭机生产、大型工程油缸生产都在这里完成。余涛来到五分厂时,正赶上分厂组织南水北调工程江苏张三闸72支大型液压启闭机生产会战。分厂领导见他个子高挑,身体结实,是个能干大件活的身板,又透着一股子灵气,还有几分倔犟,有心将他放在关键岗位上培养磨练,把他派给分厂最好的技师付宗浩当徒弟。

  付宗浩是公司培养多年的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库”一类技能人才,6米以上的大型活塞杆精车都出自他手。三峡永久船闸双线五级闸首的液压启闭机油缸活塞杆全部由他承担。分厂领导将余涛领到师傅面前,向他讲述了师傅的功夫和人品,希望他跟着这么好的师傅能尽快成长起来,适应液压启闭机产品不断做强做大的需要。

  看着这个帅小伙,师傅由衷地感到高兴,恨不能将一身的技能尽快地倒给他,余涛更是佩服师傅的辉煌业绩,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像师傅那样能干的人。

  师傅首先从良好工作习惯上对他开始训练,他感到很受约束,与同时进厂的其他同事比,觉得很委屈。师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因为我们干的全都是大件活,原材料有的是花几十万元,经过半年多的订货周期,从国外采购回来的,容不得半点马虎,材料费用、采购时间、生产周期,我们都陪不起。”付宗浩曾带过几个年青人,都没有跟下来,不是怕加班时间长,就是怕严格。但是,由于处在关键岗位上,他对徒弟的要求一点也不敢降低,非常严格,一定要从基础教起。

  余涛了解了师傅的良苦用心后,对岗位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他感到自己十分幸运,暗下决心,立志要把老师傅的好传统继承下去。于是,他从最基本的做起,每天早早来到机台前,将机床保养工作做好,把上班要用的工具、量具排放整齐,给师傅当好帮手。在付宗浩的言传身教下,他也在平时的工作中表现出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的精神,凡是能干的都抢着干。在师傅的指导下,他从活塞杆的粗车开始干起,起早贪黑地拉毛坯,由于他的悟性较好,三个月后,师傅又带着他开始介入半精车工序,不久便开始干到精车工序。在江苏张三闸72支大型液压启闭机活塞杆加工中,常常在深夜还能看到这师徒俩正带劲地忙着。

  五分厂当年实现产值2个亿、完成了187套液压启闭机,创历史最好记录,这其中所有的活塞杆加工都由他们师徒俩完成,为公司当年实现产值翻两番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8年,五分厂异常繁忙。液压启闭机的规格都超出了以往,一批比一批大。为加强管理,五月份,分厂安排付宗浩担任了现场技术指导和调度,主要精力放在全线的组织、指导上。余涛已经成长为加工活塞杆的主力军,自己独立完成大型液压启闭机活塞杆的粗车、半精车、镀铬之后再精车。自独立操作后,他如鱼得水干得欢,每月完成工时都在分厂名列前茅。

  云南小湾电站放空洞六支液压启闭机,综合缸径、杆径、工作行程、总重量四项指标,在目前国内水电行业占第一位,在国外也是少有。职工都以能参与这“中华第一缸”的加工为自豪。要使液压启闭机快速、平稳的工作,启闭机整机性能关键就在活塞杆。放空底孔启闭机活塞杆长13.7米、粗480mm,重18吨,这又是一个新高度。要保证轴的直线度不大于0.5mm,圆度不超过0.036mm,还要求活塞杆表面镀铬硬度、厚度均匀、孔隙率不超标,才能使活塞按规范要求平稳、力度均衡地工作。余涛成为活塞杆加工攻关小组中大车工序的操作者,师傅付宗浩也担任了现场指导。他们与工艺人员一起研究加工方案,并与电镀班一起联合行动,确定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采用宽刀滚轮珩磨工艺,并大胆创新,提出采用机床主轴和尾座中心孔同时向一个方向分两次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借正的加工方法。余涛在操作中严密注意每一个加工环节的变化,谨慎选择切削用量,从坯料开始,粗车、精车、宽刀车削到镀后加工,终于加工成功,解决了工艺加工难题,在短短的10天内拿下了这“中华第一杆”的加工任务,其加工质量得到了监理的好评。

  公司出口越南的液压启闭机活塞杆采用的是不锈钢材料,在第一次加工时,按以前的工艺方法却无法进行下去。因为珩磨时很容易发生拉伤,直接影响着加工质量,甚至会造成报废。余涛意识到必须对以往的工艺方案进行改进,才可能保证后续加工进行下去。他和师傅商量,借用加工不锈钢镜管的经验,采用宽刀精加工,留少余量直接抛光的办法来加工。但是如何提高宽刀的加工精度呢?他几经探索,多次实验,在跟刀架上想到了办法,改变了跟刀架的结构,以大圆弧柔性引导活塞杆,有效地保证了活塞杆的圆度。同时,优化切削参数,增加切削油的用量,提高活塞杆的表面光洁度。经过摸索,得到成功。这一大胆改进,使这一批活塞杆加工进度大大加快,并保证了零件加工质量,这一经验为后续液压启闭机活塞杆大车加工提供了新工艺,生产周期大大缩短。

  湖南山河智能机械有限公司第一批液压工程油缸共计20支,其活塞杆直径只有70毫米,而长度却有8米,属于典型的细长杆,加工难度非常大,特别容易变形。他们找了很多厂家,都没有人接活。当时,公司正大力拓展工程油缸市场,簿壁、长轴、深孔加工又是公司的优势,于是经营人员接下了这批合同。面对这些活,很多老师傅都望而却步,余涛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拿出敢拼敢干的精神,揽下了这批活塞杆的加工。他与技术人员商量,在跟刀架及刀具的选择上下功夫,在工艺上、工装上想办法,找出路。那些天,他不分白天黑夜,不断地试验,不断调整工艺参数,终于攻克变形难关,加工出的活塞杆,直线度、圆度都达到图纸验收要求,保证了客户的需要。2009年,山河智能公司又向中南装备订购了100套这样的细长杆活。

  扎实的基本功,永不言弃的精神,是他创新的动力。他的勤奋敬业赢得了师傅的称赞和领导的信任,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煅炼机会,越来越多的高难度长杆件加工活分配到他的手上。四年来,他放弃了很多节假日休息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以一种刻苦拼搏、追求创新的精神在岗位上不懈地努力着,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车工技能,把质量品质放在第一位,把钻研新技术当成一种乐趣。现在,他已成为五分厂液压启闭机活塞杆加工的主力,并且还带上了自己的徒弟,帮助徒弟一起完成分厂下达的各项任务。(杨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