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正式启动 航天42所护航“天和号”核心舱顺利升空
2021-05-08 10:51:21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许旷、通讯员席玲、张弦)“数据正常,偏差正常!”4月29日,海南文昌发射中心,航天四院42所技术负责人王相宇看着测试仪上的数据显示,长吁一口气。
当天上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顺利将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送往太空。42所研制的消氢点火装置、空间站核心舱结构与机构的密封件,护航“长征五号B”出征。
“长征五号B”采用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发射前,排放的低温氢气易发生爆炸,导致星箭俱毁。
“消氢点火装置的原理是利用高温、高速燃气金属粒子流,将大量氢气在其未达到可爆浓度前先行消除。”42所系统产品开发中心主任邓康清介绍,消氢点火装置能在火箭发射前2、3秒内点燃“第一把火”,待消除氢气后又能及时“熄火”。这样的技术设计,能承受火箭发射时产生的高热流冲击,且具有防爆功能,避免装置万一失效可能引起的安全事故。
“此次用于消氢点火装置的测试仪是一台全新设备。”王相宇告诉记者。
2020年11月24日,护航嫦娥五号任务时,设备安装就绪,对仪器检测时,发现现场数据偏差有些许波动。身在襄阳的技术负责人余小波收到报告后,紧急召集项目组全面复查。
“产品质量状态正常,问题可能出现在仪器上。”余小波复查结果告知王相宇。王相宇立即与总体方沟通协调,使用其他工序仪器再次对产品进行复验,结果显示“偏差正常”,问题果然出在自带设备上。
返回襄阳后,项目组立即着手进行测试仪的采购工作。经过多方评估、调研,一台新的测试仪在此次发射时派上用场。
中国空间站分为天和核心舱、梦天试验舱和问天试验舱三部分。42所研制的空间站核心舱结构与机构的密封件,用于保障空间站、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结构与机构的密封,防止舱外的辐照、真空等空间环境对舱内的影响,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和舱内仪器仪表正常运行。
“我们用两年时间完成静密封件和抗静电密封件的初样研制任务,向总体部交付空间站核心舱用密封件2000余件产品,各项性能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特种橡胶研制负责人赵志祥告诉记者,两种空间级密封材料各项性能等均达到国外同类材料水平,通过了飞船、天宫等多次空间飞行试验考核。
据了解,42所还相继参与长征2F火箭逃逸系统和“神舟”“天宫”系列舱体密封系统研制,以及舱外航天服、航天员医监生化组件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制生产,涉及火箭、飞船、空间实验室和航天员四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