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经营主体 落实产品责任 开拓配套军品“新天地” --42所配套军品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小记
2017-08-07 16:19:20
来源:秘书处
2016年,四院42所根据四院党委推行事业部制的改革思路,按照人、财、物、事权相对独立的原则,成立了军用产品事业部,专门负责全所配套军品的运营生产,大胆探索配套军品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2017年上半年,该事业部签订配套军品合同48份,合同额超1亿,同比增长30.9%;到款同比增长78.9%;装药生产量同比增长8.6%。作为一个成立仅仅一年多的“新生儿”,四院42所军用产品事业部对外实行公司化经营,对内实行工厂化管理,用一串艳丽的数字,映照了该所配套军品市场化、产业化转型的道路。
技术牵引开拓市场
“事业部成立后,一下子成为了配套军品经营的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没有技术上的绝活是不行的”42所所长助理、事业部总经理郭翔把技术牵引市场作为了站稳脚跟的第一步。
按照“技术牵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事业部联合各研究室、中心,瞄准推进剂相关产品应用新领域,积极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大力推进性能“皮实”的低易损类推进剂在多个型号中应用;加快低温洁净燃气推进剂研发步伐,不断开拓各类药柱应用市场;瞄准新型舰船防腐防污涂料,加快研发石墨烯新型低毒高效防腐防污涂料……上半年,事业部新开发客户7家,新项目15项,合同额超过1000万。
大客户是市场的重要来源。事业部通过制定大客户档案,落实专人定期回访,第一时间解决客户诉求,从合同签订、产品进度、售后服务等方面积极培育大客户,维护巩固大客户关系,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目前,大客户群逐渐形成,1000万以上客户达到7家,2000万元以上客户3家。
逐步站稳脚跟的事业部,还充分发挥市场“桥头堡”的作用,联合该所其他研发单位,不断提升产品配套层次,积极承揽系统集成产品。42所相继开拓了蓄压能源、超空泡发生器等市场领域,承担了15种发动机、发生器项目,实现了批产3项。
创新工艺提升效率
某型号产品内部气孔问题是长期困扰生产的一项难题。从去年开始,事业部开展了专项工艺攻关,一次性合格率由85%提升到98%以上,显著降低产品质量损失,确保了生产进度。
同时改变的,还有不断加强的工艺师队伍建设。事业部建立健全起了一支专门的工艺和质量管理队伍,将工艺质量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其中,工程师负责整个型号产品的质量管理,而工艺师则负责专业工艺技术创新。
针对型号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多发病和疑难病”,事业部围绕提质增效,组织工艺师队伍进行工艺攻关和技术创新研究,突破了一大批工艺技术难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某粘合剂产品质量稳定性显著提高,放大生产线实现全线贯通,产能提高3倍以上,有力保障了四院型号产品研制生产的需求;研制了某超高然速发动机的自动脱模整形设备,投入使用后生产效率提高5倍以上,同时实现了全隔离自动化整形,提高了本质安全度。
事业部通过每月质量分析报告和问题分析会等形式,提高全员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提升产品生产过程控制能力,降低质量风险。上半年,共计分析各类质量问题45项,整改措施落实35项。仅工装、模具一项,就清查、梳理了4000多件工装模具,完善了工装模具编号,规范了工装模具的设计、加工、验收、使用、更改和报废,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精细管理激发活力
随着市场化、产业化转型,配套军品生产任务不断增长。到了2017年,事业部面临着近百个在研或批产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如何在现有能力下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保成功、保交付、保增长的关键。
无规矩不成方圆,事业部从建章立制开始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一年来,事业部建立起规章制度40多项、梳理制定业务流程88个,初步建立起“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管控模式,推动规范化管理。
要提高生产效率,必须建立起工厂化管理模式。为此,事业部建立生产计划月调度会、周例会、班前会、月度质量安全讲评会、部门月度办公会等制度。设置总调度、主管调度、“两长五大员”等岗位,不断健全机构,为工厂化管理奠定基础。
面对资源的不足,为缓解产能瓶颈,事业部全面梳理制约生产效率和批生产能力的短线工序,优化内部人力资源,建立起主辅岗管理和生产模式,在重点班组、工序推行“两班倒”,使单月装药产能提高了1.5倍以上,有效提高合同履约率。
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新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系。以“目标导向,公平公正;体现差异,分类考核;效益优先,多劳多得”为原则,划小生产管理单元,建立差异化上班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
精细化的管理、工厂化的模式、两班倒的生产、多劳多得的考核……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强化了职工的责任意识,充分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激励和引导着广大职工为“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型号任务圆满完成”而不懈努力奋斗。(张弦 刘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