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舟”到“天舟”,从“飞天”到“玉兔” 42所特种橡胶材料瞄准空间应用大显身手
2017-03-13 11:42:59
来源:秘书处
2017年4月,随着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特种橡胶材料已伴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走过近30年历程,相关技术和产品先后用于“神舟”、“天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航天员舱外航天服、医监生化组件及“嫦娥”探月工程,在空间材料应用上大显身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是我国固体火箭推进剂专业研究所。上世纪90年代,四十二所瞄准国家空间技术发展,积极推进特种橡胶及界面粘技术拓展应用,开展了国家863课题“空间飞行器动密封与静密封材料”的研究,研制的密封材料能耐受宇宙空间强紫外线和各类射线辐照、各类离子冲击、超真空、200余度频繁高低温交变、原子氧侵蚀等复杂环境考验,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同类材料先进水平。正是凭借这一成果,四十二所成功争取到了载人航天工程“神舟”飞船舱体密封系统的研制生产任务,密封件尺寸精度超差不超过0.01毫米,产品总体性能达到国际飞船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从“天宫一号“再到“天舟一号”,四十二所已研制生产各类密封件产品上万件,保证了历次飞行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
2008年9月,“神七”航天员翟志刚身穿“飞天”号舱外航天服进行我国首次舱外行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四十二所承担了神七“飞天号”舱外航天服橡胶件的研制生产任务,为舱外航天服的密封保护和结构功能发挥了关键作用。研制过程中,四十二所相继攻克了配方设计、异形件和特殊结构件成型工艺、动密封等系列难题,产品种类从30余种增加到50余种,既解决了舱外航天服的密封保护问题,又确保了航天员身着航天服动作灵活自如。
随着空间材料技术的发展,四十二所特种橡胶材料的空间应用不断拓展。在“神九”飞行任务中,承担了航天员医监生化检测组件研制任务,研制的医监生化检测组件耐酸碱、高惰性、高强度、气密性好、具有透明性和极强的非特异性吸附性能。航天员景海鹏、刘洋、刘旺使用组件成功进行了首次在轨生化检测和数据传输。在“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中,四十二所承担了“玉兔”月球车防尘密封圈的研制任务,确保月球车在严酷的月面环境下防止颗粒小、带静电的月尘进入月球车内部,保证了月球车的行走及转向等功能。
目前,该所正在开展舱外航天服气密层、二氧化碳吸附装置等技术和产品研制,有望在未来为我国空间站建设与深空探测作出新的贡献。(刘国伟、张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