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管齐下抓安全 确保凯龙永安全
2016-11-18 16:24:59
来源:秘书处
连续八年的“湖北省安全生产红旗单位”、“湖北省首届十佳安全生产示范企业”、“湖北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一个个的荣誉见证了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的成绩和努力。从制度的完善到日常的监管再到科技的投入和文化的植入,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是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总结、归纳、提炼而形成的。
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基础。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努力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了具有凯龙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一是加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集团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主任,总经理、分管安全的副总和工会主席为副主任,各相关部门、二级单位行政一把手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主要责任是对集团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定年度规划、并领导推进实施,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例会,核查总结工作,安排布置下季度工作;集团公司专设安全环保处、保卫处,分别负责全集团公司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和厂区的内部安全;各二级单位设安全管理的专职部门和人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通过健全两级安全管理机构、配齐专职人员、明确职责,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根据新《安全生产法》要求,结合民爆行业特点和集团公司实际,重新修订完善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会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识标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和工艺安全操作规程。集团公司现有安全管理制度38个,做到了生产经营每个环节全覆盖、全受控,同时编制了岗位说明书和安全对标检查标准,明确了各岗位职责与要求,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三是加强安全管理责任制体系建设。集团公司坚决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完善了从董事长、总经理到二级生产单位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一般员工六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目标明确,工作重点突出,人人有指标,个个有压力,集团公司上下形成了人人讲安全、抓安全、促安全的良好氛围。四是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体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管理重点在基层,关键在班组,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班组建设,以“五星级班组”和“工人先锋号”创建为抓手,对集团公司的130个建制班组按500分制分别从安全管理、设备质量、班组建设等方面按月进行两级考核,其中安全管理的考核权重为30%,按最终得分情况由集团公司分别认定为1—5星级班组。集团公司全年拿出近500万元奖励三星级以上的班组员工,重奖“五星级班组”和“工人先锋号”班组员工,有力地促进和提升了基层的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了长效机制。
强化安全生产日常监管,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检查和督促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发现和消除隐患的重要手段。为抓好日常安全工作监管,集团公司重点抓了六项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安全监管日志规定》,各安全管理责任单位的专职部门每天必须到现场检查,主要是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反“三违”“四超”、隐患排查和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如实记录在《安全监管日志》上。二是坚持开展“四级”隐患排查,车间班组必须每天进行自查,二级单位每周组织一次排查,集团公司安全、质技、保卫部门及分管领导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董事长或总经理每季进行一次巡查检查。2015年8月以来共开展公司级隐患排查16次,排查各类隐患和问题128项,完成整改128项,处罚4万余元,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5万余元。严格的日常监管及检查奖惩有效杜绝了违规违章行为,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2016年以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部实行挂网通报、落实整改、网上销案,实现了闭环管理。三是坚持开展三级危险点巡回检查,根据《危险源辨识及三级巡回安全检查制度》,对所有危险点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责任领导,定期检查,其中一级危险点必须由集团公司领导检查,三级检查责任人、检查频次全部挂牌公示。四是坚持开展年度两次安全督查,集团公司制订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由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分别带队,每半年对下属各分子公司安全管理情况、班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按1分500元进行处罚,同时安全管理情况与干部任用挂钩,不会抓安全管理的干部不能重用。五是坚持领导值班及夜查制度,每天安排一名中层及以上领导值班,二级单位安排一名单位领导值班,以及时处理应急问题。公司领导坚持每月不定期在零时至5时进行夜间安全抽查,对所有检查出来的问题,立即落实整改,并按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这种检查随机性大,警示性强,有力保证了安全管理工作警钟长鸣。六是高度重视重大安全事故后的警示教育工作。去年天津“8·12”、山东天宝“10·21”和今年湖北当阳“8·11”等重特大事故发生后,集团公司立即下发文件组织专项安全检查,举一反三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变“坏事”为“好事”,吃一堑长一智,切实做好自身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安全管理是基础,安全投入是保障。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兴安”战略,持续投入,解决了安全管理历史欠账,不断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促使传统产业高新化,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生产线智能化水平。第一,投资1000万元修筑围墙近20公里,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生产区和成品库区全部实现了封闭式管理,解决了历史的欠账。第二,对集团公司所有生产线均进行了技术改造,乳化、膨化炸药生产线全部采用了液态硝酸铵和液态油相,这种生产模式既降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提高了本质安全度。对关键设备安装了自动报警、联机停锁装置,并定期进行验证。各民爆生产单位在工房出入口配备安装智能化门禁系统,对出入危险作业场所的人员进行人数统计、现场显示和超员报警。第三,不断对传统产业高新化改造,提高生产线本质安全程度。一是研发和建设了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静态乳化、静态敏化年产24000吨JK型乳化炸药生产线,全线无高风险的民爆0、Ⅰ类危险专用设备,极大地提高了乳化炸药生产线的本质安全水平,取得了《静态乳化泵送乳胶基质在线连续敏化乳化炸药制造工艺》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达到了在线生产定员小于5人的行业要求,并顺利通过鉴定验收,生产线建设水平受到行业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二是自主研发了年产6000吨乳化震源药柱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研制成功了活塞式装药、机器人自动上料、压盖封口装配、自动包装等,彻底改变了震源药柱手工式间断生产方式,实现了震源药柱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取得《乳化炸药震源药柱自动装药包装生产线》、《震源药柱自动热合封口及连接套装配机》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三是对集团公司本部膨化硝铵炸药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技术改造,引进消化吸收了液混式膨化硝铵炸药工艺技术,率先实现了膨化硝铵炸药制药工序无固定操作人员,保证了制药、装药、包装的工艺技术和全线定员定量达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意见》三期目标要求,提高了生产线的本质安全水平,并于2016年6月通过省国防工办组织的验收。近三年来公司累计实现安全技改投入近亿元,完成安全技改项目近40项,全面改善了作业环境,减少了现场操作人员,提高了生产线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水平,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技术保障水平,降低了生产线成本。安全运行能力大大提高。
不断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打造安全“下意识”文化氛围
集团公司十分重视学习型企业建设,打造有文化的企业团队,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安全文化建设。集团公司根据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不断总结、提炼、培育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形成了“安全是企业和员工的生存之本”的核心安全文化理念、“凯龙是我家,安全当好家,发展靠大家”等十大安全观,以及“零到九安全管理法”,创新提炼出了一套完整的凯龙安全管理体系——“360度安全管理模式”,全方位地覆盖了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全面执行的长效安全管理机制。集团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将安全文化编制成册,人手一本,以各种形式组织全员宣贯学习。在重要地段、工房、办公楼制作悬挂安全警句、标语,发动全员编写了《感动凯龙故事集》,征集安全合理化建议、锦句,举办安全演讲赛和知识竞赛,组织“亲情呼唤安全”活动,每月办一期安全简报,每月五日开展安全日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员工每月记500字以上学习笔记。通过以上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使集团公司的安全文化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进一步升华、提出了安全管理行为“下意识”更高目标,按照人、设备、环境及管理四要素和“五阶段”建设思想形成一套安全管理集成模式,让科技保障安全,文化引领安全,通过全员参与,让安全成为员工内在需要和“下意识”行为,实现了员工“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根本转变。
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永无止境,只有过去式,没有现在式,更没有将来式,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指示精神,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到安全警钟长鸣,持之以恒地抓好安全管理工作,为全面构建和谐凯龙,促进企业“更快、更强、更高”作出新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