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要闻 >融合动态 >企业动态

为梦想奔跑的总装人

2014-10-28 20:12:57

来源:秘书处

——记集团公司级关键技能带头人、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江山重工集团十六分厂电钳工孟繁胜

有人说他是“现代的夸父、江山的阿甘”,22年来执着地追逐着一个梦想,从不停歇;有人说他是“火箭炮装调的行家”,22年来装调多种火箭炮奔赴部队。从第一次拿起扳手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和火炮装调——这个崇高而神圣的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他把火箭炮笑傲苍穹的英姿当作最为欣赏的美景,把“献身兵器事业,服务国家安全”当作一生的梦想矢志不渝地追求着,在为梦想奔跑的征程中,诠释着他对兵工的热爱,展示了作为兵工人最灿烂炫目的身姿。他就是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火炮领域技能大师、战斗在一线的总装人孟繁胜。

传承:让兵工精神大放光彩

1970年,孟繁胜跟随父母从东北到三线,1992年进入总装车间,作为“兵二代”的他清晰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总装车间,为了确保产品按时交付,有人累倒在工作岗位,有人推迟了婚期,有人倾注一生的心血钻研火炮装调,都是为了四个字:“后墙不倒”,这让他对总装人硬朗的作风、积极进取的素质和觉悟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想成为这样的总装人”,自打进了总装车间,孟繁胜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但他更深知成为行家里手是追梦的第一步,也是放飞梦想的地方,他便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炮车旁有他忙碌的身影,老师傅那儿有他永远提不完的问题,就算是休息的时候,他也是捧着一本书坐在那里研究。女师傅们开玩笑说:小孟跟书谈上恋爱了,男师傅们却说:小孟真把炮车当老婆了。

他一方面广泛涉猎电工与电子技术、火箭发射装置、火炮随动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整理了数万字的工作日志和学习笔记,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常年在靶场进行测试,在干中摸索,将生产中遇到的重点、难题、用户信息反馈进行总结提炼,以丰富自己解决装备故障的经验。

勤学善思让他形成了“一问、二看、三查、四修、五总结”工作方法,通过对火控系统原理分析和实际检测,结合常见故障原因及特点,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孟繁胜角限位器及测角装置常见故障及调整方法》、《火炮常见电器故障的排除方法》,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和产品保障服务,得到军方高度赞扬。

孟繁胜就这样迅速成长为总装线上最早的一批高级技师,但他更是继承了师傅们任务面前从不松懈的好传统。“后墙不倒”对总装人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不论前方生产单位的时间如何变动,总装都要保证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2004年,某产品任务极其繁重,时间紧迫且状态复杂,能否完成,从公司领导到总装分厂厂长都捏了一把汗。任务来了,孟繁胜带领电钳八班二话不说,一个字“拼”,他连续两天两夜没回家,眼睛熬得通红,没听见他说一声困,嘴角裂开了口子,没听见他叫一声疼,硬是将总装周期缩短三分之一,“后墙”没倒!在最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装配调试任务时,他却倒在班里的椅子上睡着了。

创新:成为奔跑的加速度

“加一个检测装置,也许会测得更准确一些”,“将工序重新合并拆分,也许装配会更快一些”,“重新配置,也许会更省一点”,孟繁胜在工作中特别喜欢给自己“找别扭”,总有想不完的问题,也正是这种“找别扭”成为他创新思维的源泉。

在国家某重点工程生产中,眼看着生产任务在周期内排得紧紧张张,他的那股子给自己找“别扭”的劲又来了,他先是按兵不动,自己反反复复地逐磨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叮叮当当的自制了两套工装,一套用于火控系统装定及发射回路的检测装置,不仅提高工效3倍以上,而且还杜绝了错漏检,保证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一套用于提高测角器安装精度,解决了高低测角器传输数据不准确的难题,提高了调炮精度及生产效率。

在国家某重点科研产品试制改造中,由于底盘车内部空间狭窄,布满液压系统的油管和控制阀组等,预留给控制系统的安装空间十分有限,为合理利用每一寸空间,孟繁胜设计了优化配置方案,重新对各个部件进行配置,既满足了设计要求,又保证了产品具有良好的维修性。

在保障交付军方装备可靠性的服务中,某产品在行军中出现定向管离开行军位置,向上飘移的现象,他经反复检测,认为是行军固定器锁销锁不到位及液压锁同时发生故障导致的,他建议改进设计方案,将行军固定器销孔加大,使之在不同状态下均能锁紧到位,同时增加锁紧指示灯,保证火炮在安全的状态下行军。

就这样,孟繁胜用一次次创新破解技术难题,解决生产窄口,在国家11个重点项目的研制及试验中打破常规、大胆尝试,采取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攻关,协助研发部门在产品试制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试验,建议改进设计方案及技术攻关数十项,累计节约资金百万余元,试验中排除故障百余起,最终保证了生产任务和试验的顺利进行。

“唯有创新,才能成为奔跑的加速度,离梦想就会更近一点”。创新成为他保证“后墙不倒”的法宝,也成就了自己成为公司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代表。

育人:无言大爱彰显风范

什么是美?

也许你会醉心玫瑰的芬芳,也许你会独赏莲的清妖,但在孟繁胜的眼中,最美的莫过于那一抹由颗颗小草织就的一道道国防绿。

“干兵工,尤其是干总装,就意味着你不仅仅属于你个人,更属于国家”,孟繁胜常对团队学员这样说。他通过售后服务和集中培训的方式,多次前往济南、广州、南京、沈阳、兰州军区进行故障排除和专业授课,培养军方火炮技术保障人才和实际操作者,与部队建立了良好的技术指导关系,为培养军方装备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先后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械士官学校《XXXX毫米火箭炮武器系统火箭炮火力系统构造与维修》等三本教材的编写,以个人的实践经验、绝技、绝活进一步充实了高科技兵器系统科学理论,为国防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310月,“孟繁胜任敏江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当一张聘书映入孟繁胜的眼帘时,他就知道自己的肩上又多了一份重任,“这是公司让我带着大家一起跑呢”,孟繁胜笑嘻嘻地说。

近年来,一批批8090后拥有大学学历的年轻人走进总装,提起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孟繁胜充满爱意地说,没有差学员,只有差的导师。

为了让这些年轻人尽快融入兵工文化,用导师带徒的方式,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从点点滴滴中让年轻人感悟兵工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为了让他们扎实地掌握装调技能,一起踏上追梦的征程,孟繁胜充分挖掘每一位装调工的潜力,推出了“高低音协秦、长短音齐秦、合秦音调校”三种培养方法,让生手成为熟手、让专才成为通才、让问诊成为会诊,取长补短,放大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律动”育人模式,全面提升火炮装调队伍素质,为“保进度、保质量、保成功”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在孟繁胜看来,每一个装调工就像乐器上的一根弦,一个音,有高有低,有轻有重,只要静心倾听,用心调校他们的音准,就能有序地发出优美的琴声。

针对大学生文化素质高、领悟能力强、好学上进等特点,由每一名技师带两名大学生领衔高低音协秦,现场即时培训、即时解决的在岗学习模式,让学员尽快上手操作;针对每个人技能特长的不同,吹响长短音齐秦,将不同技能特长的人员结成帮学对子,互为师徒,打造复合型技能人才;建“每日一题”学习共享平台,开展合秦音调校,每位学员将每天工作中不懂的技术问题写在工作日志本中,利用每日晨会开展“每天十分钟、每周一小时”的学习活动,对前一日收集、整理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建立了日反馈、日解决、日改进制度。

在“律动”育人模式下,他培育了一支素质优良、技能精湛、善打硬仗的团队,为公司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装备保障储备了优秀的后备力量。他们的技术保障团队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座座军营,军方先后赠予“装备神医”、“维修技术精湛,服务部队一流”等多面锦旗。

人,能够一辈子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为梦想而奔跑是幸福的,孟繁胜说,他的梦想已经和火箭炮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了。而现在他又以精湛的技能、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执着的信念,团结和带领更多为梦想而奔跑的总装人,实现着新一代兵工人的“中国梦”。(陈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