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支撑他前行 记中南装备公司总经理、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兰金堂
2009-11-16 18:30:19
来源: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近日,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开展的“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系列推广活动中,中南装备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兰金堂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称号。他获得湖北省优秀企业家“金牛奖”之后,又得到了中国机械行业的肯定。
消息传到公司,职工感概地说:“他真的不容易”,“我们的老总,这个称号,值。”
兰金堂掌门八年,从工厂到公司,企业发生彻底的改变。以2000年他接手时企业的指标为基数,到2008年,企业经营总量年递增25.8%以上,利润从亏损1000多万元到赢利4000多万元,税金年递增30%以上,总资产年递增28%以上,职工年收入增长了三倍。
信念之一:
企业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职工生活的需求,只有满足了职工最基本的需求,并给予职工希望,职工才可能跟随企业向前走。
现在来的职工,也许无法想象八年前企业职工的生活。到2000年,抽油泵由年产7000多支降到了2000支,五年没有推出一个新产品,企业已亏损上千万元,职工多年的医药费没有报,集资的钱兑不出,工资只发75%,余下的25%和奖金到年底也不知发不发?党委号召党、政、工、团想办法先借钱给困难家庭度难关,家属子弟去当“啃老族”,各单位想办法借钱给大学生吃饭,一线青工流失率达18%,当年入厂的大学生流失率达50%。
在这紧急关头,2000年12月14日,兰金堂走上了企业法人代表的位置,
在这之前,他不是没有走的机会。但是,他从学校毕业后就来到了这个厂,这是他第一个工作的地方,凭着对企业深厚的情感,他接下了这个重任。他说:“我就不信,凭我的努力不能让父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出生农民的他有着很深的乡村情结,他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在就职大会上,他讲了一句话:“我就是要让我们厂的女人们都能披金戴银”,女工们都笑了,有人说,“这是一个农民的理想”,但谁能说,这不是职工最真实的愿望呢?
兰金堂上任的第一件事,是给职工恢复工资按月100%发放,第二件事是报销积压多年的医药费,第三件事是“开闸”放款,按职工意愿兑现“爱厂储蓄”存款和利息。三件事,件件关系职工生计,职工的心热了。
与此同时,他抓紧时间跑市场开发,首先拜访油田用户。在零下28度的冰天雪地里,兰金堂和当时主管经营的副总经济师尚有才直奔东北吉林油田。由于不适应塞北的风雪,兰金堂患了重感冒,尚有才被风吹的患了面瘫。他们打完吊针,拔了针头,又坚持赶到采油厂会战现场征求用户意见,用户方非常感动。随后,他们又披着一身雪花出现在大庆采油三厂,求得了用户的支持。在河南南洋,用户方说:“兰厂长,你是第一个到我们这来的厂长,以后的合作,没问题。”
三峡永久船闸液压启闭机生产举足轻重、他安排年纪最大、经验最丰富的副手把关。自己又在行业内全力运作,打拼。让扬言把公司挤出水电市场的对手坐下来谈判,不再搞两败俱伤的恶性竞争。上任第一年,企业在总产值、抽油泵订货、光学产品销售形成批量三个方面创工厂历史第一。有八位副部级以上领导到厂视察工作,工厂的人气指数大增。上任三年,企业生产总量翻了一番,兰金堂被授予“三峡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企业成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并还完职工集资款息2000万元。
信念之二:
企业最基本的平台是融入城市化,只有融入城市化,才能走向国际化
职工基本温饱解决后,兰金堂把目光放在企业的发展上。在宜都宋山这个小山沟里,企业显然是没有大舞台的。不融入城市,企业无路可走。
而当时,企业外迁受挫,还留下几千万元债务。决策参与房地产经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300万元损失还在追查中,所以,许多职工不愿意。有人说:“好不容易有点转机了,别再瞎折腾”。
在职代会上,兰金堂大声疾呼:“我们最穷的是什么?是思想!思路不开阔,观念落后陈旧,创新意识没有形成思维定势。”他向职工宣讲“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翻一番的目标实现了,第二步,就是要走出山沟,融入城市。“我们要做城里人”。
兰金堂抓住三线调迁的机会,全力争取集团资金支持和宜昌市政府政策支持,终于,2001年7月31日,宜昌光电产业中心大楼正式奠基。三年后,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的主楼正式投入使用,企业管理、经营、技术等部门入住宜昌办公,新增产业群,全部落户宜昌总部。
进入城市,打通职工观念很不易。确立了首批进城500户用地规模,却没有多少职工来登记。因为是集资建房,所以全凭职工自愿。企业不鼓动,不激励。当时,职工刚刚拿满100%的工资,手中没钱,对贷款又认识不足,不愿意贷,因为以前搬迁失败,职工对现任领导班子也不信任。说是不做工作,兰金堂还是悄悄地劝朋友,劝同事,苦口婆心叫他们买房,结果,也只凑齐了294家。企业只好将多余的土地退掉。马上,这块地被别人高价买走,这是宜昌东山开发区最好的地段啊,现在许多职工想来还直喊后悔。
后来,企业第二批500户进城的职工只能按商品房进入,为解决职工购房困难,企业又拿出1000多万元对这些职工按面积给予不同的补贴。现在,企业90%的职工都在宜昌购房,孩子全部进城上学了。
信念之三:
企业最基本的动力是改革,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不断创新发展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这是企业不断前进的法宝。2002年开始,工厂实施机构精减,机构设置更加精干、合理、高效。对全体中层干部岗位、管理岗位和辅助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对技术工人实行理论考试与实际考核结合定级,每年考核一次,上下变动率达到20%。对300多业务尖子实行骨干特殊津贴和期权,动态管理。同时,还实行了“竞业避止”劳动合同,使企业的利益得到保护。
在国防科工委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整体部署下,企业实行了军民品分立,政策性破产后,改制为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在深层次改革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实现了向公司制的转变,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他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去掉小批量小产品高铬铸铁、电液调速器、光栅尺等,合并六车间、七车间、九车间、十车间,组成以系列产品为龙头的大分厂。去年,又以“一级经营、二级核算”为模式开始了事业部制的探索。
引外脑、借外力。企业的现有资源还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兰金堂把目光放到整合社会资源上。率先走出了一条厂社联合、厂校联合、厂所联合的发展道路,借外力,在北京成立了研发中心,在宜昌点军建成了中南精密钢管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建立了共研项目,与武汉大学、中船重工724等单位共同开发的高频地波雷达产品,当年投入市场,并成立了产销一体的中南鹏力公司。在高校的帮助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内网基础建设,OA系统运用,视频会议等,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效率,“外来的和尚念好经”,并带出了一批企业自己的高端研发人才。借助外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工资薪酬制度,这是职工最关心的一块。对技术人员实行年度评聘制,有能力的可以高于现有职称级别被聘,没有建树的会低于现有职称级别被聘。这一做法,激活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年轻人,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项目中挑重担。对一般管理人员按绩效考核得分计酬,对辅助岗位定薪招聘,对一线工人按工时取酬。企业制定了职工晋、退机制,按管理线、技术线、技能线三条职业发展道路设计了职工在企业的职业奋斗目标。以目标为牵引、以业绩为支撑、以薪金为动力,激励职工努力工作。
改革激发了活力,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以能源市场为龙头的产品得到拓展,石油机械产品增长近2.5倍,拥有21项新产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三峡”牌抽油泵成为石油石化行业和湖北省知名品牌;水电机械市场增长了10倍,装备三峡电站的液压启闭机获中船重工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液压启闭机系列大型成套设备在国内创造了9个第一。微光、激光、红外等一系列光电新产品得到用户的青睐,相继有11个光电产品通过鉴定,投放市场,产值已经过亿元。外贸市场开发零起步,2008年实现订货5741万元。公司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被认定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湖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再次获得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先进单位称号,列于集团第十位。
即使企业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兰金堂也没有满足。他最反对“小富即安”的思想。他明明白白告诉职工“工厂无效益、职工无收益”,他语重心长的强调领导干部要“敬业、勤奋、敢管、策略”。职工要做到“多干、快干、巧干、苦干、干好、干省”。在他的身上具备着不断追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开拓和创新市场的精神;敢于和善于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的精神;团队合作与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企业家精神。(杨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