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四五”规划印发 2025年⾏业产值达千亿级规模
2021-12-27 16:56:32
来源:湖北日报
近日,省委军民融合办与省发改委联合编制的《湖北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四五”规划》正式印发。该《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航空航天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特⾊突出、拥有 ⼀定⾃主创新能⼒的良好⽣态,产业发展⽔平进⼊全国前列,⾏业产值达到千亿级规 模。
该《规划》全⾯贯彻制造强国、航天强国、航空强国的国家战略,在对湖北航空航 天产业“⼗三五”取得的成就和“⼗四五”发展⾯临的形势进⾏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我 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标,提出建设⻓江经济带航空产业聚集区和国家航天产业发展 先⾏区的战略定位。
该《规划》体现湖北特⾊,提出发挥我省特种⻜⾏器、航空维修、商业航天等产业优势,优化发展功 能空间,建设“⼀核引领、四极⽀撑、多地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聚焦“航空航天” 产业链完善与细分突破,提出航空产品研发、运载⽕箭及发射服务等8个重点产业⽅ 向。明确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实施⼀批重⼤⼯程项⽬等五个主要任务。
“⼗三五”以来,我省航空航天产业特⾊融合化、集聚化发展成效明显。特种⻜⾏ 器、航空救⽣装备产品研发制造和航空维修总体能⼒在全国领先。荆⻔⼊选国家发改委 ⾸批通⽤航空产业综合⽰范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在商业航天领域⾛在全国前列。 2020年,全省航空航天⼯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链接:
湖北展开航空航天产业蓝图⸺ 航空产品、⽕箭卫星领域打造百亿级⻰头企业
⻓江经济带航空产业聚集区如何建设?国家航天产业发展先⾏区如何破题?近⽇,省委军⺠融合办联合省发改委正式印发的《湖北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四五” 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航空航天⾏业产值达到千亿级规 模。
“要培育形成具有核⼼竞争优势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批年主营业务收⼊超 50亿元的⼤型企业,努⼒打造百亿级⻰头企业。”省委军⺠融合办相关负责⼈表⽰。
提出建设“两区”战略定位
“⼗三五”期间,全省从事航空⼯业研发、制造和维修的企事业单位从25家增加 到近40家,涵盖特种⻜⾏器、通⽤⻜机、⻜机维修等领域。湖北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基 础研发、商业化运作等⽅⾯已形成⼀定影响。 “我省相关产业发展仍⾯临产业规模总体偏⼩、产业辐射带动能⼒不够、专业⼈ 才缺乏等制约和挑战。”省委军⺠融合办相关负责⼈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质量发展的意⻅》中,“坚持创 新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被摆在⾸位。 今年4⽉,《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制实施⽅案(2021-2023年)》正式印发,航 空航天产业被列⼊16条重点产业链。
今年6⽉,省委⼗⼀届九次全会上提出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航空航天产 业成为20个千亿级特⾊产业集群之⼀。
在此背景下,《规划》提出建设⻓江经济带航空产业聚集区和国家航天产业发展 先⾏区的战略定位。 《规划》提出,要抓住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基建建设等战略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特色发展为突破口,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坚持全省统筹、错位发展、协同联动,力争形成“一核引领、四极支撑、多地协同”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强大引擎。
《规划》聚焦“航空航天”产业链完善与细分突破,提出航空产品研发、航空器维修及改装、通用航空运营服务、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航天设备制造、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空航天关联产业等8个重点产业方向。
形成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12月4日,贝迪克凌云(宜昌)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完成海南航空首架雹击飞机维修工作,飞机顺利交付用户。
贝迪克凌云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获取中国民航局(CAAC)、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等机构颁发的维修许可。随着三峡机场的扩建,该公司明年初将具备宽体机维修能力。
在航空器维修及改装方面,我省将支持凌云科技集团、武汉航达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公司提升技术能力,支持在花湖机场、三峡机场、刘集机场、沙市机场、漳河机场建立以整机维修为核心的飞机维修基地,开展机体维修、发动机维修等项目。
11月25日,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一星”方式,将试验十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方面,我省将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为主要载体,发展低成本、系列化固体运载火箭,探索研制绿色新型液体运载火箭,面向微小卫星提供廉价快速、响应灵活的商业航天发射服务,带动相关产业聚集发展。到2025年,形成年产50发运载火箭的能力。
在卫星平台及载荷方面,将依托我省遥感、通信、地理信息、导航定位等技术优势,突破小卫星、微纳卫星、卫星组网等核心技术,发展全系化卫星,建成我国商用卫星研发制造基地,形成年产240颗微小卫星的生产能力,探索建立商业航天测运控中心、数据接收和处理基地。
在航空产品研发制造方面,我省将构建特种飞行器、通用飞机的自主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制造和试飞体系,大力发展无人机及地面设备,支持新能源飞机及相关系统研发,建立以武汉为核心,以襄阳、宜昌、荆门等地为辅助的航空器、零部件研发制造产业集群。
争取国家重点项目布局
如今,全省一大批高科技企业集聚蓬勃发展,已形成较强的产业基础和较完整的产业链。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快舟火箭打响国际国内品牌,武汉卫星产业园一期等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中国“星谷”正加速建设。
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综合考虑各市州航空航天产业基础、人才技术等因素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以武汉为核心,襄阳、宜昌、孝感、荆门为支撑,全省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即“一核引领、四极支撑、多地协同”。
《规划》提出,实施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完善产业资源对接渠道、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等五个主要任务。
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将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国内优质资源协同,吸引优势企业在鄂设立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等,鼓励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鄂创业,促进相关科技成果在鄂转化落地。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探索跨境创新链、跨境产业链合作方式。
此外,要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支持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加大航空航天关键系统、设备可靠性、安全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新格局。
“我们将加强组织统筹协调、加强基础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保障措施,争取国家重点项目在鄂投资布局,形成‘建设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格局,同时进一步支持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荆门航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该负责人表示。